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鲁迅的童年记忆花园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鲁迅的童年记忆花园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18: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朝花夕拾》:鲁迅的童年记忆花园
PROPOSAL REPORT
鲁迅
些些意

CONTENTS

01.
导入:时光照相馆
02.
作者与作品放大镜
03.
篇目探险地图
04.
考点解密基地
05.
课后任务
导入:时光照相馆
01
猜猜他是谁?
这是童年时的我
少年周树人
文学大家的童年是怎样的?
作者与作品放大镜
02
鲁迅(1881-1936)
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弃医从文:日本留学后以笔为枪唤醒国民
三重身份: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战士
代表作战队: 《呐喊》《彷徨》(小说)
《朝花夕拾》(回忆散文) 《野草》(散文诗)
历史定位:新文化运动旗手,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名片卡
作品档案
10篇散文是社会镜子与童年万花筒,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鲁迅童年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特殊技能
'杂文式回忆录'特点是温情与刀锋并存,既有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朝花”代表童年回忆,“夕拾”代表中年整理,书名寓意深刻,体现了鲁迅对童年往事的回顾与反思。
书名密码
创作必杀技
创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这些事件对鲁迅的心理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是在追忆往事,但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影射和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
1927年前后,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鲁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封建思想、封建制度的批判,展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
篇目探险地图
03
童年事件盲盒
第一类
侧重写人(怀念类)——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阿长与山海经》
通过记叙“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节,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虽然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01
童年事件盲盒
第一类
侧重写人(怀念类)——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藤野先生》
记录“我”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决定“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重点记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认真、和蔼可亲、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出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02
《范爱农》
追叙“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觉醒的知识分子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有责任心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03
童年事件盲盒
第二类
侧重记事(童趣类)——记叙从童年到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以及对旧礼制的批判。

童年事件盲盒
第二类
侧重记事(童趣类)——记叙从童年到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以及对旧礼制的批判。
01
《五猖会》
文章再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扫兴、痛苦的感受。写出了孩子对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在雪地里捕鸟;第二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回忆拜师、询问“怪哉”虫、读书和课上描画等事。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体现出作者保护孩子“乐学”天性的思想主张。
02
《琐记》
作品先记叙了邻居衍太太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冬日吃冰、给“我”看不健康的书籍、怂恿孩子打旋子,以及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谣言的事;后面记述“我”到南京求学的经历,描述了当时看到的雷电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还记述了“我”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我”对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03
童年事件盲盒
第三类
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批判类)——在夹叙夹议中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狗 猫 鼠》
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说明自己“仇猫”的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对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一是玩弄猎物;二是“猫”与狮虎同族,却天生媚态;三是在嗥叫声令人心烦;四是以为自己饲养的隐鼠被猫吃掉了(其实是长妈妈一脚踏死的),但它后来确实伤害了兔的儿女们。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01
《<二十四孝图>》
作品从回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着重分析了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的感受,以幽默的笔调嘲讽封建教育的无效。文章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02
《父亲的病》
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却被陈莲河等庸医耽误而去世;他们明知道病已经无法医治,却还故意蒙骗,开一些像“败鼓皮丸”之类的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给人看病都是为了金钱。文章批判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03
《无常》
介绍了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直爽而公正的形象之所以受到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用阴间讽刺阳间,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尖锐的讽刺。
04
重点篇目剧场——《琐记》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重点篇目剧场——《琐记》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考点解密基地
04
鲁迅的童年拼图
1、童年的“乐”“感动”(60%)
①搜集绘图的书。特别喜爱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②看迎神赛会。(《五猖会》)
③玩耍。在百草园里按斑蝥、拔何首乌、冬天拍雪人和捉麻雀;在三味书屋时,跑到屋后的园里折蜡梅花、寻蝉蜕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的童年拼图
2、童年的“忧”(40%)
①失去隐鼠。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鲁迅十分愤怒且悲哀。(《狗·猫·鼠》)
②看迎神赛会前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五猖会》)
③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枯燥、乏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父亲得病去世。鲁迅为父亲延医治病,苦寻药引,却被庸医耽误,最后因在父亲死前大声呼唤父亲,没让父亲安心离开而愧疚。(《父亲的病》)
外貌:她生得黄胖而矮;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
相关情节:①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大”字;教“我”在正月初一吃福橘、讲“吉利”话;教给“我”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②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叮嘱“我”千万不能答应陌生声音的呼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性格特征:豪放,不拘小节,有爱心,真诚善良,热心帮助孩子,愚昧迷信。
长妈妈
人物形象鉴宝阁
01
02
03
外貌: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相关情节:上课忘记打领结;添改“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匿名信事件;临别前送“我”一张写着“惜别”的照片。(《藤野先生》)
性格特征:不拘小节,为人正直,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鉴宝阁
01
02
03
相关情节:①怂恿别人家的孩子们冬日吃冰;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琐记》)
②怂恿“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呼唤父亲。(《父亲的病》)
性格特征:虚伪阴险、心术不正、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暗中使坏。
衍太太
人物形象鉴宝阁
01
02
03
描写方法实验室
1、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写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讽刺了生活中虚伪的知识分子;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长妈妈教“我”吃福橘、讲“吉利”话和等待“恭喜”等,表现出长妈妈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善良、淳朴的性格。
描写方法实验室
2、对比、反讽和欲扬先抑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中“我”前后心境的对比;《无常》中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人”的对比;《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喜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的对比。
描写方法实验室
反讽手法:如《藤野先生》中用“标致”“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无聊;《琐记》中写衍太太看孩子们吃冰时“和蔼地笑着”,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反讽衍太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父亲的病》中用“原配”的蟋蟀“败鼓皮丸”反讽陈莲河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
描写方法实验室
欲扬先抑:如最初描绘长妈妈时写“我”对她的不喜欢,然后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后,对她的敬意;刻画藤野先生时,从他自我介绍被笑、“穿衣服太模胡了”写起,到后面写他关心“我”的一系列事件;写范爱农时,先写在日本认识时觉得他可恶,再写在国内重逢时对他看法的改观。
儿童教育观破译
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吗?
孝道=无条件服从?
教育=消灭好奇心?
儿童教育观破译
1、批判传统封建教育
①批判家长专制的教育方法。
如《五猖会》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童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封建家长不懂小孩的阅读心理,一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愚昧教育。
②批判封建不良书籍对儿童的影响。
如《〈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良书籍中所宣扬的虚伪孝道对儿童心灵的荼毒,并表达了对中国儿童阅读图文并茂的精美图书的希望和支持,希望图书能让儿童充满想象力,提高阅读兴趣。
儿童教育观破译
2、提倡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①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鲁迅在三味书屋询问对“怪哉”虫的疑惑,却得不到解答,因为教书先生不解答与课本无关的问题。这值得反思,老师应该对孩子的提问予以肯定和表扬,以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求知精神。
②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衍太太怂恿别人家孩子们干坏事,看不健康的书,还散播流言等,鲁迅对此深恶痛绝。这启示我们,教育儿童时应重视纠正孩子的过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
③提倡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鲁迅描写了他在百草园里妙趣横生的童年生活,表现出游戏带给他的无限快乐。他提倡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儿童爱玩的天性,让孩子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后任务
05
课后作业
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结合作品《朝花夕拾》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2、假如你是鲁迅,请给藤野先生写跨时空明信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汇报人:xiexieyi
汇报日期: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