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二课时)
常见脂质: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 C、H、O )
( C、H、O、N、P )
( C、H、O )
细胞中的脂质
2
2
细胞中的脂质
1.组成元素:C、H、O
2.功能: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17KJ的能量,
1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出39KJ的能量。
很好的绝热体
缓冲和减压
1.脂肪
2
细胞中的脂质
3.脂肪的形成:
别称: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4.结构特点
a.甘油部分简单,且不可变化。
b.脂肪酸部分可变
脂肪酸种类和分子长短不同
可以是饱和脂肪酸,也可以是不饱和脂肪酸
细胞中的脂质
2
植物脂肪大多数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
动物脂肪大多数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在室温时呈固态。
1、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2、请说出脂肪含量比较高的几种植物。脂肪主要分布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中?
思考:
1.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
2.花生、油菜、大豆、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都含有较多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里。
3、脂肪对细胞和生物体可能有哪些作用
4、说到脂肪,你可能会想到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脂肪的摄入量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呢?
思考:
3.脂肪除了可以储存大量能量,还具有隔热、保温和缓冲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动物和人体的内脏器官
4.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堆积,极易诱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脂肪摄入过少会使人体储备能量不足,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会导致许多疾病
细胞中的脂质
2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
2.功能:
3.分布:
1.组成元素:C、H、O、P、N
2.磷脂
细胞中的脂质
2
4.组成:
a.磷脂分子由磷酸、甘油、脂肪酸等组成。
b.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而是与磷酸结合,磷酸再与其他物质结合。
c.X部分可变,因此,磷脂分子是一类物质,有些X部分含有N元素。
5.特点:
两亲性
头部: 亲水性
尾部: 疏水性
2.磷脂
1.组成元素:
C、H、O
2.种类及作用: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参与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细胞中的脂质
2
3.固醇
脂质与生活的关系
3
儿童缺钙会出现早期“缺钙”症状,如多汗、烦躁不安、夜惊、夜啼等。由于汗多刺激头皮而常摇头,使枕后头发脱落。
健康的冠状动脉横切面
冠状动脉内有硬块存在,使管腔变小
粥状动脉硬化
婴儿“枕秃”
细胞中的糖类
细胞中的脂质
在血糖供应充足时
可以大量转化
北京鸭快速育肥
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
不能大量转化
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才能消耗脂肪,起到减肥效果
转化
转化
条件
条件
程度
程度
实例
实例
功能顺序:先是糖类氧化功能,当糖类供应不足时,依次由脂肪、蛋白质供能。
正常代谢中,蛋白质一般不供能,当需要蛋白质大量供能时,说明生物体已经病重或生命接近终结。
糖类与脂质相互转化
3
4
1、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请查找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
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虽然糖原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它是极性化合物,是高度的水合形式,在机体内储存时所占的体积相当于同等重量的脂肪所占体积的4倍左右,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
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2、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要服用少量的鱼肝油。服用鱼肝油有助于钙的吸收。请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思考:
答:鱼肝油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细胞吸收和储存钙和磷,所以当婴幼儿服用钙片时,医生会建议同时服用鱼肝油来促进钙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婴幼儿容易患佝偻病、软骨病等。
3、有同学认为不吃甜食、肥肉,只吃馒头就一定能减肥,这样的说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
答:不赞同,脂肪和糖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吃馒头,会摄入淀粉从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供能之后多余的葡萄糖被合成糖原,如果还有富余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
课后小结
5
种类 元素组成 存在部位 功能 应用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4
①糖类转化为脂肪
a.糖类在供应充足时,多余部分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b.北京鸭每天吃的都是一些玉米、谷类和菜叶,这些糖类物质在北京鸭体内转化为脂肪,并在皮下等组织储存起来。于是,长出一身肥肉。
我每天吃的都是一些玉米、谷类和菜叶,为何长了这一身的肥肉
②脂肪转化为糖类
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才会分解功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糖类
脂肪
糖类充足时,大量转化
糖类代谢障碍时,少量转化
血液
葡萄糖
供细胞利用
被细胞储存
合成糖原(肝
糖原、肌糖原)
被细胞储存
转化成脂肪、氨基酸
首供
多余
再富余
食物中糖类
消化吸收
食物中脂肪
消化吸收
脂肪组织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
供能不足时
分解转化成葡萄糖供能
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相互转化
感谢观看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