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17: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易卜生及其写作背景。
2.梳理矛盾冲突,把握故事情节。
3.探讨娜拉出走的原因及结局。
教学重点
思考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体会论证、论辩艺术。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妇女的地位,女权的维护,是近两个世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处在什么样的良性关系中,担负怎样的责任与义务才算是真正的女性独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
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当过药店学徒。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共写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 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人醒来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反思。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写作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女工激增,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玩偶之家》创作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一年。妇女运动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也促使作者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玩偶之家》正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创作的。
三、初步感知
前情回顾
第一幕圣诞节前,海尔茂即将升职为银行经理。娜拉兴高采烈地买来圣诞树等,准备过圣诞节。娜拉与丈夫讨论开销闲聊时,林丹太太来访。林丹太太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娜拉欣然答应让丈夫帮忙。柯洛克斯泰造访,因为海尔茂升职后准备解雇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请娜拉帮忙让她丈夫不要解雇自己。娜拉拒绝,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会将她几年前因丈夫患重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自己借钱的事告诉海尔茂。
第二幕圣诞节,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医生来了。阮克医生一直爱着娜拉,他病重将死,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柯洛克斯泰赶到又一次威胁娜拉,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柯洛克斯泰早年爱恋林丹太太,林丹太太决定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困境,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三幕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林丹太太表示可以接受柯洛克斯泰并嫁给他。柯洛克斯泰决定放弃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娜拉被丈夫从舞会上拉回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怕柯洛克斯泰,但要把事情的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海尔茂送她 ……
四、文本详析
(一)剖析文本
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 “生人”指的是谁 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明确:“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2.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明确:奇迹中的奇迹:两个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3.娜拉一向爱自己的丈夫,并且为他不惜牺牲自己,为什么后面变化会这么大 她与海尔茂的谈判合理吗
明确:娜拉的变化是因为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的幻想。她突然觉醒,想要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人”。
在娜拉和海尔茂的谈判中,话题安排得非常自然而又合乎逻辑。首先是海尔茂提出“我不了解你”,引出娜拉说明八年来朝夕相处的夫妻其实并不了解彼此。
其次是海尔茂谈到今后的生活,说是"玩耍的时侯过去了,现在是受教育的时侯了”,娜拉就提出“要想教育孩子, 先得教育我自己……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
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一个要求独立人格的妻子离开她的“玩偶之家”,是不容易被人谅解的,因为她这样做就等于是对当时那种虚伪社会的一种抗议。
海尔茂听到娜拉说“就因为今天晚上奇迹没出现,我才知道你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种人”后,认清了娜拉和自己是两种不一样的人,这才不得不伤心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尖锐激烈的冲突的最后结果,导致惊心动魄的关门一响,娜拉终于走出“玩偶之家”。
4.经典是研究不尽的,越是接近,越发现里面的的深刻。易卜生曾说:我写的是人,我一直在我的戏剧里研究的是人。探讨娜拉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她在觉醒后与海尔茂算“总账”的这部分内容,分条归纳总结。
明确:
(1)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2)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 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3)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八年里,“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闹的“没出息”的人。
(4)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二)人物形象
1.根据故事情节,总结娜拉的人物形象。
明确:
(1)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
(2)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3)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4)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2.根据故事情节,分析海尔茂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
(1)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2)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3)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五、深入探究
请简要分析《玩偶之家》戏剧冲突的特点。
明确:
①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不安于“玩偶”地位,于是双方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中。
③戏剧冲突紧张曲折。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六、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 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