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采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演歌曲。
2.了解和掌握十六分节奏,特别是前十六和后十六。
3.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以及培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丰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特别善于模仿老师;已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的积累,如拍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附点等,并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
重点:1.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愉快的心情。2.准确的演唱歌曲。
难点:能准确把握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以及休止符号。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乐曲《森林的歌声》分角色进入教室。
2.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能不能这样和老师问好!
X X X X
(师)同 学 们 好
(生)老 师 您 好
师:老师见到你们实在太开心了,所以老师会说:
X X X X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讲解十六分音符相关知识。(两条小船踩起来叫十六分音符。复习一条小船踩起来的八分音符。)
3.师:同学们,我们在大山的怀抱中成长,每日在鸟儿歌唱中醒来,周末,捉泥鳅的欢笑撒满了小溪,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爽朗的心情,再次到大山的怀抱里去寻找属于我们的乐趣吧。
欣赏大山里的图片,感受大山的独特魅力。
4.听,大山里有声音传来了,猜猜这是谁的声音:
X X X X X X X X
沙沙沙沙 沙沙沙沙
XX X XX X
嘀嘀哒 嘀嘀哒
X XX X XX
啾啾啾 啾啾啾
(分别为小雨、水滴和小鸟)
【设计意图】开头《森林的歌声》学生分角色进入课堂,旨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师生问好,将八分节奏自然的与十六分节奏联系在一起,引导孩子们初步感受十六分音符;欣赏大山图片,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大山进一步的喜爱之情;探秘山中的声音,孩子们进一步掌握十六分节奏,包括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解决了难点。
二、歌曲教学
师:快瞧!山下有位小姑娘挎着篮子上山来了,她去做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好奇,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姑娘的歌吧,听完就知道了。
师:她上山来干什么呀?
生: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
师:统称为“采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找出“采山”的含义,直接了当的接题。
(一)大山里的宝贝
师:这么多呀!听了这首歌之后,是不是对大山有些期待呀!我们也走进大山去采一采吧!(学生读词)
2/4
采呀采蘑 菇0 ︱采呀采木 耳0 ︱采来 山菜 ︱嫩又 鲜0 ︱
花呀花满 篮 0 ︱果呀果满 篮0 ︱ 彩裙 飘飘︱也带 甜0︱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老师来读,同学们按老师读的节奏拍出来,看谁的耳朵最灵,拍的最准确。(学生拍击歌曲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读词、模仿拍击老师读词的节奏,一步步熟练的实践,让孩子们轻松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二)大山里的歌
师:孰话说的好,当我们用语言无法表达时往往用歌唱来表现。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快乐的歌吧!先来看看,谱面上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的!谁找出来啦?
生:休止符、速度、附点。
师:哦!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音符是怎么爬山的?
师生随旋律线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师:让我们唱唱谱吧!
(声音的位置:声音从头顶蹦出来。)
师:加入歌词,唱起来就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词跟谱要对准确哦!为了更有把握的唱,同学们注意要先听再唱!
(声音的位置:声音从头顶蹦出来。)
师:同学们唱的真准确。能不能试着将各个乐句连起来呢!来做个镜子游戏吧,听伴奏我来唱,你们模仿老师的口型不出声唱。
师:有的同学迫不及待想唱唱了,那就来唱唱吧!
师:同学们唱的很完整,但老师感受不到快乐,怎么唱,能使我们的歌声更好听?
师:调整好歌唱的姿势,笑起来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旋律及画旋律线,清楚把握旋律的走向:通过视唱曲谱,学生准确的感受每一个音符;强调声音从头顶蹦出来,引导孩子们形象的感受声音的位置;张嘴不出声的无声歌唱,激起了孩子们歌的欲望;强调演唱要求,使音色更加活泼、轻快。
三、动作编创
1.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现在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这首歌曲变得更丰富呢?
生:动作。
2.师: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编编动作。(生逐乐句编动作,师串连学生编创的动作带学生做一做。)
师:我请两位同学来带大家一起做做好吗?
师:这样,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采山的快乐,请这两位同学带大家做动作。
3.分组演唱、表演。
4.全体进行歌表演。
【设计意图】孩子们即兴编创动作,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行想象,同时通过歌词能较好的记忆歌词。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条小船踩起来的什么音符?
生:十六分音符。
师:还学习了歌曲?
生:采山。
2师生十六分节奏说再见!
X X X X
(师)大家再见
(生)老师再见
3.采山劳动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投入到劳动中去,从而体验劳动的快乐,再和老师一起分享,好吗?
生随乐边唱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十六分节奏的再现让孩子们牢牢记住它!总结劳动为人们带来快乐,旨在激发孩子们劳动的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熟悉教材,仔细阅读教参,把握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难点,确定了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这节课。
本课我针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音乐课听、唱、体验三部分内容的特征加深情境教学。采用节奏模仿、律动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十六分节奏贯穿本课始终。首先,师生问好时,初步了解了十六分节奏;其次,在寻找大山中的声音时,孩子们通过模仿小雨、水滴、小鸟的声音,进一步掌握了十六分节奏,包括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第三,歌曲的演唱,将十六分音符融入歌曲进行实践;直至最后,用十六分节奏道别,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十六分节奏并牢牢记住它。
教唱环节中,我通过画旋律线模唱,让学生清楚旋律的走向,再通过视唱曲谱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每一个音。
重视演唱时声音的美。音乐课重在是培养学生审美的感知能力,在歌曲学习中,不论是处于什么状况、环境,在学生演唱方法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马上停下来,进行及时的指正,千万不能放松音乐本身应该表现的魅力。因此,当孩子们的音准不到位、位置不好时,我都会及时停下来纠正,旨在给孩子们养成歌唱时声音美的习惯。
本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在做学生模仿老师口型时,没有强调孩子们看着老师的口型,应正面对着学生而不应侧脸相对,导致孩子们看着大屏幕默唱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将不断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以备将来能够设计出更好的课,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课中学到扎实的音乐知识。
课件24张PPT。 X X X X
(师) 同 学 们 好!
(生) 老 师 您 好! X X X X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您好!
55=2个 我叫十六分音符,请你记住我哦!蘑菇木耳山菜杜鹃花野草莓豆柒芥桑葚XXXX XXXX ︱
沙沙沙沙 沙沙沙沙XX X ︱ XX X ︱
嘀嘀 哒 嘀嘀 哒
X XX ︱ X XX ︱
啾 啾啾 啾 啾啾
1=F 2/4小雨小溪小鸟采呀采蘑 菇 0 ︱采呀采木 耳 0 ︱
采 来 山 菜 ︱ 嫩 又 鲜 0 ︱
花呀花满 篮 0 ︱果呀果满 篮 0 ︱
彩 裙 飘 飘︱ 也 带 甜 0︱ 1=2/431=2/4(1)(2 )(3)(4)(5)(6)(7)
结束句3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