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
教学目标 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征。能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难点:通过气候资料图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环节一:情境导入——"气候侦探的全球任务"、情境设计:教师化身"气候侦探总部指挥官",发布任务:某国际环保组织收到求助信,称非洲草原动物因气候异常面临生存危机,需侦探小组(学生)调查热带地区气候类型,为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活动设计:播放视频: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片段,提问:"为什么动物需要迁徙?"展示求助信(虚构):信中描述草原干旱加剧、植被减少的现象。任务启动:分组成立"热带气候侦探小队",领取任务卡(含研究区域地图、气候数据包)。 情境驱动: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角色代入:通过侦探任务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参与感。问题导向:从动物迁徙现象切入,自然引出气候类型研究主题。
新课讲授 环节二:任务一——热带气候的"地理寻宝"情境设计:
各小组通过"气候寻宝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定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区域,并标注典型国家或地区。活动设计:地图探索:发放空白世界地图与气候类型贴纸,学生根据教材P92图5.24标注分布。教师引导观察:三种气候均分布在哪两条纬线之间?与气压带、风带有何关联?知识链接:动态演示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带风带位置变化(PPT动画)。总结分布规律:"热带气候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等交替控制。"环节三:任务二——气候特征的"解码行动"情境设计:
侦探小队获得三地气候数据包(新加坡、巴马科、开罗),需通过分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破解气候特征密码。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展示气温曲线(全年25℃以上)与降水量柱状图(月降水量均超100mm)。引导学生描述特征:"全年高温多雨。"联系实际:展示新加坡"花园城市"景观图,解释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巴马科(热带草原气候):对比分析雨季(5-10月)与旱季(11-4月)降水量差异。总结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角色扮演:学生模拟动物迁徙决策,理解气候对生存策略的影响。开罗(热带沙漠气候):观察气温极值(夏季40℃以上)与年降水量(不足100mm)。归纳特征:"全年炎热干燥。"拓展思考:展示撒哈拉沙漠绿洲图片,讨论人类适应气候的方式。方法总结:提炼分析气候资料图的步骤:"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以水定型(降水季节分配)。"环节四:任务三——气候危机的"救援方案"情境设计:
侦探小队需根据气候特征,为非洲草原动物制定应对干旱的救援方案,并模拟联合国气候大会进行汇报。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如角马、狮子、大象),结合其习性设计保护措施。示例方案:角马:建立人工水源地,引导迁徙路线。大象:种植耐旱植被,保护绿洲生态系统。汇报展示:各组派代表用思维导图或简图呈现方案,其他小组提问质疑。教师点评:肯定创新性想法,补充科学措施(如国际合作、生态修复技术)。升华主题:"气候危机需全球共同应对,地理知识是解决问题的钥匙。"环节五:总结升华——气候未来的"侦探宣言"情境设计:
教师播放《地球脉动》片段,展示气候变迁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撰写"侦探宣言"。活动设计:情感共鸣:提问:"作为气候侦探,你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宣言撰写: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下行动承诺(如"节约用电""植树造林"),贴于班级"气候行动树"。课后任务:基础:绘制三种气候类型的思维导图。拓展:调查家乡气候类型,分析其成因与影响。 设计意图:空间认知:通过动手标注地图,强化气候分布的空间记忆。因果关联:结合气压带风带理论,解释气候分布成因,培养综合思维。跨学科融合:融入物理学中太阳辐射知识,构建学科联系。设计意图:数据解读:通过定量分析气候资料图,培养地理实践力。对比思维:横向比较三种气候差异,深化对气候特征的理解。人地关系:结合具体案例,渗透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意图:问题解决:将气候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合作交流:通过汇报辩论,锻炼表达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价值观渗透: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与全球视野。设计意图:情感升华:通过视听素材引发共鸣,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分层作业: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满足个性化需求。长期影响:通过"气候行动树"持续跟踪学生实践,形成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