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迷娘》《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群诗阅读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迷娘》《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群诗阅读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20: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选择性必修中第四单元
倾听心灵呼唤,感受多彩艺术世界
——《迷娘》《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联读
假如你是校文学社的编辑,你要向全校师生推荐一首情感真挚的外国诗,你能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吗?
中外诗歌各臻其美,外国诗歌反映了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以及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四首外国诗歌,领略诗歌世界的丰富多彩。
1.了解四首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蕴。
2.能分析诗歌意象选取的方法和效果,比较诗歌在意象运用方面的特点及运用的艺术手法。
3.结合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理解诗歌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学习目标
任务一:感知并梳理诗歌内容
活动1:四首诗分别讲了什么?自由诵读,尝试概括出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活动展示
《迷娘(之一)》
柠檬花开的地方(故乡的自然风光)
圆柱成行的房子(故乡的房屋建筑)
云径和山岗(回乡的必经之路)
《致大海》
诗人与大海告别(告别、赞美)、
向大海倾诉(追求自由、追念英雄)、向大海明誓(永记大海精神、为自由奋斗)
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爱人”“恩人”“父亲”信任和依恋。
以大海为知音,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
《自己之歌(节选)》
“将我融入自然”
“想象自我拥有神力”
“超越万物凸显自我”
《树和天空》
写“树”的走动和静止的不同状态,也抒写“树和天空”的关系。
借以表达对生命某些命题的思考。
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并借以凸显宏大的自我,表达诗人对自然、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活动展示
对比小结
内容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内容的感性和理性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歌唱者
抒情诗,重情感抒发
倾诉者
抒情诗,重情感抒发
抒发者
抒情兼哲理诗
思索者
哲理诗,重思想表达
侧重主观自我的表达,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
任务二:比较四首诗歌中意象选取和运用特点
活动1:梳理品味意象
品读四首诗,梳理意象,品析其特点,体会诗歌情感意蕴,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
选取的意象 意象特征 表达的情感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诗歌:
选取的意象 意象特征 表达的情感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展示交流
《迷娘(之一)》
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
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
宁静、美好
美好、哀婉
神秘、险峻
描绘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迷娘(之一)》
意象 特点 情感发展变化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致大海》中“大海”的意象
大海
作为诗人告别的对象:翻滚起伏、闪烁壮观、忧郁、沉郁
作为自由奔放、无坚不摧的精神象征:喑哑的声音、深渊之歌、幽静、任性、喜怒无常、汹涌、让船只覆没、凝固的石岸
作为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的坟茔:喧腾、光荣的坟墓、深沉、有力、阴郁
作为奋斗的目标:壮观的美色、轰响、浪花的喋喋
与自由奔放大海做别的难舍。
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摆脱束缚而不得的愁苦、对壮志未酬者的惋惜和崇敬、大海精神对自己的激励。
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因为大海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将它视为自由精神的象征。
作者借大海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致大海》
通过描写在诗人心绪变化、情感流动中不同方面的特点——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大海的深远,大海的阴沉声调,大海的悲哀的喧响及召唤的喧响,表现了大海的自由、寂静、无常、任性。
选取的意象 意象特征 表达的情感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自己之歌》(节选)
星星、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关节、母牛、小鼠
“我”和片麻石、煤、藓苔等平凡事物“混合在一起”
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
代表自然,普通平凡却完美伟大。
来自于自然,平凡普通渺小、能量巨大,但为“我”召唤。
在“我”面前,它们行为之徒然。
说明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
“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探究:《自己之歌》选取的意象众多,但似乎与一般诗歌有很大区别,请分析诗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意象?
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
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
选取的意象 意象特征 意蕴
主要意象
其他意象
《树和天空》
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有静有动,写照了不同的生命状态。
浇灌生命
在空中绽开
自然界
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
树在雨中获得生机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带来生机的条件
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圆融化境。
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相互关爱、相互扶持。


雪花
空中
我们
运用了隐喻手法,意蕴朦胧。
树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
活动2:意象特征比较
比较四首诗歌在意象选取和表达感情方面的不同特点。
意象特点 情感表达特点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意象特点 情感表达特点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富于地域特色,写实
集中一个意象,写实,赋予多变的特征和丰富意蕴
众多意象,普通平凡,丰富奇特,赋予灵性和神圣色彩
一个中心意象,最平常之物,高度抽象
烘托情感
象征手法,寄托情感
象征意义
隐喻抽象哲理
任务三:比较不同诗歌体式的魅力
外国诗歌在翻译成汉语诗歌的时候,基本保留了原诗的体式,即诗歌在押韵、句式、结构上的特征。反复朗读四首诗歌,比较体会不同体式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可结合诗歌创作背景进行分析。
活动点拨:(1)《迷娘》
《迷娘》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副歌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这种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
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你知道吗”“你可知道”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技巧。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在歌德生活的中晚期,即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以至整个西欧和俄国,弥漫着一股消极浪漫主义的逆流。不少人鼓吹艺术必须从诗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拒绝接近生活和反映主活。歌德独立不移,力挽狂澜,表现出对现实主义原则的坚信。而本诗所在的小说作品《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即创作于这一时期,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来看,也体现出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
活动点拨:(2)《致大海》
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独创性,艺术风格真实朴素,清新,明快。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这首诗呈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致大海》体式谨严,四五行一节,注重押韵,和谐整齐,读来抑扬顿挫。
活动点拨:(3)《自己之歌》
《自己之歌》不讲格律,形式自由。
《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奔放恣肆,不拘格律,遵循语言的内在节奏,自由抒写。
十九世纪的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注重格律和规则。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来表达他对民主的歌颂和追求。
活动点拨:(4)《树和天空》
因此,诗人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是传达了对生命多种状态、生命与环境的关系等多重意义的感知。
《树和天空》不仅不讲格律,形式自由,甚至打破了语言的正常表达习惯,表意晦涩,难以理解。
浪漫派:韵律,传承古典,抒情意味浓,情感强烈
现代派:不讲韵律,形式自由,革新精神,哲理性强
特朗斯特罗姆在斯德哥尔摩长大,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艺术特色
《迷娘(之一)》 意象众多,意境迷离凄美,复沓叠唱、对话方式、直抒胸臆、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
《致大海》 意境辽阔,直抒胸臆、富于激情,感情跌宕起伏,象征手法
《自己之歌》(节选)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象丰富,充满想象力,凸显宏大的抒情主人公。形式自由。
《树和天空》 意境朦胧,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意象,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蕴含抽象的哲思。
1.四首诗歌在意象、意境、抒情方式、诗歌形式等方面各有特色。
对于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诗歌表达,因为作家出身气质、文化思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质。
人与自然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生命的激情
诗歌成为诗人用来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如:普希金推崇彼得大帝,实际上他是从彼得大帝的所作所为中得到了鼓舞,他希望做另一个领域中的强力帝王。他是一个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人,一个拥有强烈的生命激情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巨人。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强烈的生命激情与巨大的精神力量。
生命之力
众所周知,求生是我们的本能,但仅仅本能的生存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我们具有意识和情感,向往更美好的生活,这才让我们的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生命只有一次,这种数量上的珍贵就意味着人们在保证生存的同时,更要兼顾生活的质量。正是生命力不仅让人们活下来,更让人们努力活得更好,诗歌就是个体生命彰显力量的明证。
2.四首诗对生命的启示
1.《自己之歌》《树和天空》两首现代诗歌多数意象为展现大自然,请从以下意象挑选若干(也可补充其他意象),写一节有关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
意象:草叶、星星、雨滴、树、母牛、蚂蚁、沙子
(要素:意象使用、诗节形式、主题表达)
2.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比如对宇宙一声纯粹而又唯美的惊叹!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那它比喻了什么呢?请以“换一朵水仙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