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基础知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特征( )
A. 使用打制石器 B. 采集和渔猎为生 C. 开始使用陶器 D. 群居生活
3.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灰烬层,最直接说明( )
A. 会保存火种 B. 会人工取火 C. 会建造房屋 D. 会制作陶器
4. 下列人类化石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金牛山人
5.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石器制作技术 B. 农业出现 C. 陶器使用 D. 定居生活
(二)能力提升
6. 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针和装饰品,说明当时( )
A. 出现原始宗教 B. 审美意识萌芽 C. 开始驯养动物 D. 出现社会分工
7. 下列哪项不是原始农业产生的影响( )
A. 促进定居生活 B. 加速人口增长 C. 导致阶级分化 D. 推动手工业发展
8.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是( )
A. 都位于黄河流域 B. 都种植水稻 C. 都使用磨制石器 D. 都饲养水牛
9. 下列哪项最能体现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 )
A.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 B. 从群居到氏族 C. 从采集到农耕 D. 从洞穴到房屋
10.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私有制产生 B. 生产力发展 C. 剩余产品出现 D. 社会分工扩大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10万多件石制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和灰烬层。
1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6分)
材料二: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粟的遗存,还有石斧、石铲等农具,以及猪、狗等家畜骨骼。
1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形态?与北京人时期相比有哪些进步?(9分)
(二)图表分析(15分)
下表是我国境内部分古人类遗址年代对比:
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
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
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
13. 分析表格,概括我国古人类发展的趋势。(6分)
14.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河姆渡人与山顶洞人生活的主要差异。(9分)
三、论述题(30分)
15.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主要变化及其意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 C 【解析】陶器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3. A 【解析】灰烬层证明北京人已会使用和保存火种。
4. A 【解析】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元谋县,属长江流域。
5. A 【解析】石器制作技术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准。
6. B 【解析】骨针和装饰品反映审美意识萌芽。
7. C 【解析】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的现象。
8. C 【解析】两者都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9. A 【解析】生产工具的改进最能体现生产力发展。
10. B 【解析】生产力发展是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解析题
(一)
11.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以狩猎采集为生;③会使用火;④过群居生活。(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12. 社会经济形态:原始农耕经济(3分)
进步:①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②从采集到农耕;③从狩猎到饲养家畜;④出现定居生活。(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二)
13. ①时间上从远古向近古发展;②地域上分布范围扩大;③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每点2分,共6分)
14. 差异:①河姆渡人已进入农耕时代,山顶洞人仍以采集渔猎为主;②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山顶洞人可能还游动;③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山顶洞人无农业。(每点3分,答出3点得9分)
三、论述题
15. 【参考答案】
主要变化:①生产工具: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制作更精细;②经济形态:从采集渔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③生活方式:从游动群居到定居生活;④社会组织:从原始群到氏族公社;⑤手工业:出现制陶、纺织等新技术。(每点2分,共10分)
意义:①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②为文明起源奠定物质基础;③推动社会组织形式进步;④促进文化艺术发展;⑤加速人口增长和分布范围扩大。(每点2分,共10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史实准确6分,逻辑清晰2分,表述完整2分,字数达标2分。总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