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20: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
B. 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C. 铺毡(zhān) 强饮(qiǎng) 喃喃(nán)
D. 痴人(chī) 金陵(líng) 余舟一芥(jiè)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祯五年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B. 湖中人鸟 声俱绝 是日更定
C.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D.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3. 下列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写了雪后西湖的宁静之美,表现了作者的闲情雅致
B.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
C. 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写出了雪景的空灵
D. 文章通过偶遇金陵客的情节,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4. 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雪后湖景
B.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雪景的宁静空灵
C. 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对雪景的喜爱
D. 文章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
B. 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C.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D. 张岱的散文以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著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余住西湖。
(2)大雪三日,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4)雾凇沆砀,________,上下一白。
(5)湖上影子,______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 文学常识填空。
(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文中描写雪景的名句是"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________"一句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三)简答题(10分)
8.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 如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湖心亭看雪》节选,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景象?(3分)
11.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分)
12. 分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表达效果。(4分)
13. 金陵客见到作者为什么"大喜"?(4分)
14.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西湖七月半(节选)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15.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内容?(3分)
16. 作者将看月之人分为哪几类?(4分)
17.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4分)
18. 比较《湖心亭看雪》和《西湖七月半》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三、语言运用(30分)
(一)仿写句子(10分)
19. 仿照"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句式,以"春天"为主题写一个句子。(5分)
20. 仿照"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句式,以"勤奋"为主题写一个句子。(5分)
(二)写作练习(20分)
21.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绘了雪后西湖的美景。请以"我眼中的四季美景"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B
解析:A项"崇祯"的"祯"应读zhēn;C项"喃喃"的"喃"应读nán;D项"金陵"的"陵"应读líng。
2. D
解析:A项"余住西湖"应为"余住西湖";B项"湖中人鸟"应为"湖中人鸟声";C项"余拏一小舟"应为"余拏一小舟"。
3. B
解析:"独"字表现了作者的闲情雅致和特立独行,不是孤独寂寞。
4. C
解析:文章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5. D
解析:张岱的散文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著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1)崇祯五年十二月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拥毳衣炉火
(4)天与云与山与水
(5)惟长堤一痕
7.
(1)张岱 明末清初
(2)雾凇沆砀
(3)独往湖心亭看雪
(三)简答题(10分)
8.
"独"字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的性格(1分),不随流俗的情趣(1分),以及独自赏雪的闲情雅致(2分)。
9.
这句话通过舟子之口(1分),表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2分),也暗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2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1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10.
描写了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1分)和湖心亭的雪景(1分),以及偶遇金陵客的情节(1分)。
11.
运用了白描手法(1分),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1分),勾勒出雪景的空灵和人物的渺小(2分)。
12.
"雾凇沆砀"描写了冰花弥漫的景象(1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1分),表现了天地浑然一体的壮阔景象(2分)。
13.
因为在这种天气独自赏雪的人很少(1分),金陵客见到志趣相投的人感到惊喜(2分),表现了知音相遇的喜悦(1分)。
14.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2分),超然物外的情怀(2分),以及知音难觅的感慨(1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15.
描写了西湖七月半时五类看月之人的不同情态(3分)。
16.
楼船箫鼓的达官贵人(1分);名娃闺秀的富家子弟(1分);浅斟低唱的名妓闲僧(1分);呼群三五的市井之徒(1分);邀月同坐的文人雅士(1分)。
17.
表现了作者崇尚自然(1分)、不事雕琢(1分)的审美情趣,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2分)。
18.
相同点:都运用了白描手法(1分)。不同点:《湖心亭看雪》写景简洁空灵,《西湖七月半》写人细腻生动(3分)。
三、语言运用(30分)
(一)仿写句子(10分)
19.
示例:春风和煦,草与花与树与鸟,生机盎然(5分。句式相似2分,意境优美2分,主题明确1分)
20.
示例:莫说学生苦,更有苦似学生者(5分。句式相似2分,意义合理2分,主题明确1分)
(二)写作练习(20分)
21.
评分标准:
内容充实,感悟深刻(5分);
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5分);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5分);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