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基础知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 下列哪项不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 )
A. 阶级分化 B. 文字出现 C. 城市兴起 D. 石器使用
3. 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哪个朝代的都城遗址(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 早期国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部落战争 B. 生产力发展 C. 自然环境变化 D. 人口迁移
5. 下列哪项属于夏朝的政治制度(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二)能力提升
6.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A. 农业生产 B. 祭祀活动 C. 日常生活 D. 商品交换
7.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反映了( )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生产力倒退 C. 文化衰落 D. 民族融合
8. 下列哪项最能说明夏朝已进入文明时代( )
A. 使用青铜器 B. 出现城市 C. 有文字记载 D. 建立军队
9. 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族入侵 B. 自然灾害 C. 统治者暴政 D. 经济崩溃
10.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说明( )
A. 奴隶制国家更替 B. 封建制度确立 C. 民族大融合 D. 文化大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1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6分)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青铜器作坊、祭祀遗迹等,还出土了青铜爵、青铜鼎等礼器。
12. 根据材料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反映的社会发展状况。(9分)
(二)材料分析(15分)
下面是早期国家形成的主要标志:
政治: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经济:青铜器使用
文化:文字出现
社会:阶级分化
13. 分析材料,概括早期国家形成的主要特征。(6分)
14.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三、论述题(30分)
15.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从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的历史进步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 D 【解析】石器使用是原始社会的特征。
3. A 【解析】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都城。
4. B 【解析】生产力发展是早期国家形成的根本原因。
5. C 【解析】夏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6. B 【解析】早期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礼仪活动。
7. A 【解析】反映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8. B 【解析】城市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9. C 【解析】夏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灭亡。
10. A 【解析】反映了奴隶制国家的更替。
二、材料解析题
(一)
11. ①夏朝的建立;②王位世袭制确立;③国家机器形成。(每点2分,共6分)
12. ①出现国家权力中心;②手工业分工明确;③礼制初步形成;④社会等级分化;⑤进入青铜时代。(每点3分,答出3点得9分)
(二)
13. ①政治制度变革;②生产力进步;③文化发展;④社会结构变化。(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14. 联系:①生产力发展(青铜器使用)是基础;②导致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③为政治制度变革创造条件;④促进文化发展。(每点3分,答出3点得9分)
三、论述题
15. 【参考答案】
进步性:①社会组织更加严密;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③生产力水平提高;④文化发展加速;⑤推动文明进步。(每点4分,共20分)
意义:①为后世国家制度奠定基础;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加速民族融合;④推动中华文明形成。(每点3分,共10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4分,史实准确12分,逻辑清晰6分,表述完整4分,字数达标4分。总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