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基础知识
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06年 C. 公元前202年 D. 公元前141年
2. 西汉的建立者是( )
A. 刘邦 B. 项羽 C. 刘彻 D. 刘秀
3. 西汉初年实行的统治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重农抑商 D. 独尊儒术
4. "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展 C. 社会稳定 D. 以上都是
5. 西汉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经济凋敝 B. 诸侯割据 C. 匈奴威胁 D. 以上都是
(二)能力提升
6. 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减轻田租 B. 释放奴婢 C. 奖励军功 D. 实行郡国并行制
7. "文景之治"时期推行的政策是( )
A. 轻徭薄赋 B. 与民休息 C. 勤俭治国 D. 以上都是
8. 汉文帝时期的重要举措是( )
A. 废除肉刑 B. 减轻刑罚 C. 提倡节俭 D. 以上都是
9.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得当 B. 自然条件好 C. 人口增长 D. 技术进步
10. "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奠定的基础是( )
A. 经济基础 B. 政治基础 C. 军事基础 D. 以上都是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面临的社会状况。(6分)
材料二:《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1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其原因。(9分)
(二)材料分析(15分)
材料三:汉文帝诏书:"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13. 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文帝的治国思想。(6分)
材料四:《汉书·景帝纪》记载:"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14. 材料四体现了汉文帝哪些治国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9分)
三、论述题(30分)
15.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文景之治"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2. A 【解析】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
3. B 【解析】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的基本国策。
4. D 【解析】"文景之治"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特征。
5. D 【解析】西汉初年面临经济凋敝、诸侯割据、匈奴威胁等问题。
6. C 【解析】奖励军功是秦朝的政策。
7. D 【解析】"文景之治"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勤俭治国等政策。
8. D 【解析】汉文帝废除肉刑、减轻刑罚、提倡节俭。
9. A 【解析】政策得当是社会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
10. D 【解析】"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奠定了经济、政治、军事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
(一)
11. ①经济凋敝;②民生困苦;③社会动荡;④物资匮乏。(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12. 现象:经济繁荣,社会稳定。(3分)原因:①休养生息政策;②轻徭薄赋;③勤俭治国;④社会稳定。(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二)
13. ①重农思想;②关心民生;③减轻农民负担;④以身作则。(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14. 措施:①发展交通;②废除诽谤罪;③废除肉刑;④救济弱势群体;⑤提倡节俭。(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作用:①稳定社会秩序;②促进经济发展;③赢得民心。(每点1分,共3分)
三、论述题
15. 【参考答案】
主要表现:①经济上轻徭薄赋,农业发展;②政治上废除严刑峻法,提倡节俭;③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每点5分,共15分)
历史意义:①为汉武帝时期奠定基础;②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③确立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④形成"与民休息"的治国传统。(每点5分,共15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3分,史实准确15分,逻辑清晰6分,表述完整3分,字数达标3分。总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