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9 22: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基础知识
1. 东汉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202年 B. 公元8年 C. 公元25年 D. 公元220年
2. 东汉的建立者是( )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彻
3. 东汉初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4. 东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改进者是( )
A. 蔡伦 B. 张衡 C. 华佗 D. 张仲景
5. 东汉时期发明的测量地震的仪器是( )
A. 浑天仪 B. 地动仪 C. 指南车 D. 日晷
(二)能力提升
6.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是( )
A. 外戚专权 B. 宦官干政 C.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D. 以上都是
7. 黄巾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腐败 B. 土地兼并 C. 自然灾害 D. 以上都是
8. 东汉时期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华佗和张仲景 B. 扁鹊和孙思邈 C. 李时珍和葛洪 D. 以上都是
9. 东汉灭亡的标志是( )
A. 黄巾起义 B. 董卓之乱 C. 曹丕称帝 D. 三国鼎立
10. 东汉时期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玄奘西行 D. 郑和下西洋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二年,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11. 材料一反映了光武帝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有何作用?(6分)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12. 根据材料二,概括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特点和意义。(9分)
(二)材料分析(15分)
材料三:《后汉书·张衡传》记载:"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3. 材料三反映了张衡的什么成就?这一成就说明了什么?(6分)
材料四:《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
14. 材料四反映了东汉后期怎样的政治状况?这种状况导致了什么后果?(9分)
三、论述题(30分)
15.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东汉时期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2. B 【解析】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
3. B 【解析】"光武中兴"是东汉初期的治世局面。
4. A 【解析】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5. B 【解析】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6. D 【解析】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7. D 【解析】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共同导致黄巾起义。
8. A 【解析】华佗和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
9. C 【解析】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标志东汉灭亡。
10. B 【解析】班超出使西域是东汉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
二、材料解析题
(一)
11. 政策:解放奴婢。(2分)作用:①恢复生产;②稳定社会;③赢得民心。(每点2分,共4分)
12. 特点:①原料易得;②成本低廉;③质量提高。(每点2分,共6分)意义:①推动文化传播;②促进教育发展;③影响世界文明。(每点1分,共3分)
(二)
13. 成就:发明地动仪。(2分)说明:①科技水平高;②重视科学研究;③领先世界。(每点2分,共4分)
14. 状况:①皇帝昏庸;②宦官专权;③政治黑暗。(每点2分,共6分)后果:①社会矛盾激化;②爆发农民起义;③加速东汉灭亡。(每点1分,共3分)
三、论述题
15. 【参考答案】
主要成就: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张衡发明地动仪;③华佗创制麻沸散;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每点3分,共12分)
历史影响:①推动文化传播;②促进医学发展;③提高科技水平;④影响世界文明。(每点5分,共20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3分,史实准确15分,逻辑清晰6分,表述完整3分,字数达标3分。总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