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基础知识
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夷陵之战 D. 三国建立
2. 魏国的建立者是( )
A. 曹操 B. 曹丕 C. 刘备 D. 孙权
3. 蜀汉的都城是( )
A. 洛阳 B. 成都 C. 建业 D. 长安
4.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夷陵之战 D. 淝水之战
5. 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 兴修水利 B. 屯田制 C. 开发江南 D. 以上都是
(二)能力提升
6. 官渡之战的主要意义是( )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 导致东汉灭亡 D. 促进民族融合
7.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兵力优势 B. 战术得当 C. 地理优势 D. 以上都是
8. 诸葛亮治蜀的主要措施是( )
A. 发展经济 B. 改善民族关系 C. 严明法治 D. 以上都是
9. 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南的主要表现是( )
A. 农业进步 B. 手工业发展 C. 商业繁荣 D. 以上都是
10. 三国归晋的标志是( )
A. 魏灭蜀 B. 晋灭魏 C. 晋灭吴 D. 西晋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11. 材料一反映了诸葛亮怎样的品格和志向?(6分)
材料二:《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1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9分)
(二)材料分析(15分)
材料三:《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1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6分)
材料四:《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14. 材料四中刘备自称"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9分)
三、论述题(30分)
15.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220年曹丕称帝建魏,221年刘备称帝建蜀,229年孙权称帝建吴,标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 B 【解析】曹丕是魏国的建立者。
3. B 【解析】蜀汉的都城在成都。
4. B 【解析】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5. D 【解析】三国都重视经济发展,各有特色。
6. A 【解析】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7. D 【解析】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得益于多种因素。
8. D 【解析】诸葛亮治蜀采取多方面措施。
9. D 【解析】吴国开发江南取得多方面成就。
10. C 【解析】280年晋灭吴,完成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
(一)
11. ①志向远大;②才华横溢;③自信坚毅;④淡泊名利。(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12. 事件:赤壁之战。(3分)影响:①奠定三国鼎立基础;②阻止曹操统一;③促进南方开发。(每点2分,共6分)
(二)
13. 事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3分)意义:①加强大陆与台湾联系;②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③促进两岸交流。(每点1分,共3分)
14. 目的:①树立正统地位;②争取民心;③巩固政权。(每点2分,共6分)原因:①地理条件;②人才因素;③经济基础。(每点1分,共3分)
三、论述题
15. 【参考答案】
形成原因:①地理条件制约;②人才因素影响;③经济基础差异;④军事力量平衡。(每点3分,共12分)
历史影响: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推动民族融合;③加速南方开发;④为西晋统一创造条件。(每点5分,共20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3分,史实准确15分,逻辑清晰6分,表述完整3分,字数达标3分。总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