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
(
)(
)
醴泉
(
)
濠梁(
)
鯈鱼(
)
惠子相梁(
)
鸱(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______________
(2)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______________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止:______________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是:______________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
(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4.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惠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于濠梁》——《庄子·秋水》——《庄子》又称为《__________》,是__________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__________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继__________之后又一道家代表人物。主张“__________”才是“大用”主张“__________”明哲保身《__________》《人间世》《齐物论》和《养生主》等是《庄子》一书的代表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重难点
1.
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2.在这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你欣赏谁?为什么?
三、典型例题分析
1.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2.第二则,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四、专项练习
(一)基础练习
阅读《惠子相梁》回答问题
1.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2.文中的“鹓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3.一词多义
⑴于发于南海(
)
于是鸱得腐鼠(
)
⑵固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4.下列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二)提升练习
文言文阅读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1教育网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21cnjy.com
注释:【往先】指先去表明意图。【愿以境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矣】楚王想要那国家麻烦您了。意思是楚王想要庄子作楚相。【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笥(si)】竹箱。句中的“巾”“笥”都活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的意思。【曳】拖着。【涂】泥。【往矣】去吧!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杂然相许
B.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庄子往见之才美不外见
D.庄子持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鹓鶵----其如土石何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钓于濮水
C.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辍耕之垄上
D.愿以境内累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4.【甲】【乙】两文中,庄子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什么态度 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