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分类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重点难点】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
2.能把分类结果用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2.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
一、导入新课
分一分。(填序号)
生活用品( ),
学习用品( ),
体育用品( )。
二、探究新知
1.回顾旧知,明确学习分类的意义。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类,我们可以把什么进行分类?
生1:我们可以把书包里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生2:可以把玩具进行分类。
师:学会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分类可以使一些物品整齐、有条理……
板书: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和整理。
2.用不同标准来进行不同分类。
分一分,做游戏。
师:二(1)班的几个小朋友们参加了一次户外亲子活动,请看。(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师: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你能给他们分分组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想怎么分?分成了几类?并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究不同的分法。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汇报:
(1)按大人和孩子分;
(2)按男、女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不同的分法表板书在黑板上。
类别 大人 孩子
人数 8 6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师: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分组?
(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汇报。
生1:按背包和没背包分。
类别 背包 没背包
人数 3 11
生2:按手上拿着物品和空手分。
类别 手上拿着物品 空手
人数 6 8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1:因为两次分类的标准不同。
生2:第一次是按是否背包分的,第二次是按手上有没有拿物品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是相同的。
教师小结: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是一样的。
【例】把下面这些文字进行分类。
(1)按不同的文字分。
(2)按文字的大小不同分。
【解题点拨】按不同的文字分,有“红”“黄”“蓝”三种文字;按文字的大小不同分,有“大”“中”“小”三种。
【规范解答】(1)
文字 红 黄 蓝
个数 4 6 4
(2)
大小 大 中 小
个数 5 6 3
【解题心得】不同标准的分类依据与单一标准的分类依据相同,但不同标准的分类是选择其中几项标准进行分类。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学习了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所分物体的总数不会改变。分类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和事物本身的特点,去确定分类的标准。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并掌握分类的方法。
由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较难找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并且相关练习较少,运用分类方法解题时不够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