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弄清题意,选择合适的条件和方法解题。
2.使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的意义,明确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和几的积”的区别。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增加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根据题中的已知信息,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2.准确区分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和几的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引导发现法。
2.学习方法:自学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1.开火车。
2.写出得数,并写出对应的乘法口诀。
6×2= 2×6=
口诀:
6×5= 5×6=
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布置教室。
师:现在我们需要布置两间教室,桌子的摆放要求如下:(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有4张,另一排有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①完成“阅读理解”教学环节。
认真观察,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
生1:第(1)题有4排桌子,每排5张;第(2)题有2排桌子,1排有4张,另一排有5张。
生2:两道题所求的都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完成“分析解答”教学环节。
师:两道题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根据第(1)题的已知信息,把1个看作1张桌子,题中说有4排,每排有5张,所以画出如下左图,通过图可看出表示的是4个5,所以第(1)题应该用乘法计算,列式为5×4=20(张)。
根据第(2)题的已知信息,可以画出如下右图,通过图可以看出桌子的总数就是把2排的桌子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列式为4+5=9(张)。
师:两道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
生:不知道。
师:第(1)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2)题中4表示1排有4张桌子,5表示另一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哪种方法正确了吗?
生:知道了。
师小结:上面的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出的信息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③完成“回顾反思”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为了正确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对刚才的解答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该如何进行检验。
生1:我们应该检查图画得对不对。
生2:应该看算式是不是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
生3:看结果计算得是否正确。
师:太对了!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说的检验顺序进行检验。
2.买笔袋。
师: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课件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1)完成“阅读理解”教学环节。
师:货架上有好几样商品的价格,自动铅笔3元1支,笔袋6元1个,橡皮2元1块,日记本5元1本,有这么多已知条件,该选哪个?(学生讨论)
生:求买3个笔袋需要多少钱,要选择笔袋的价格,笔袋6元1个。
(2)完成“分析解答”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画图)
师:应该怎样列算式?
生1:我用加法计算,6+6+6=18(元)。
生2:我用乘法计算,6×3=18(元)。
(3)完成“回顾反思”教学环节。
学生4人一组讨论怎样在多个已知条件中选择合适的条件。讨论上面两位学生的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我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
生2:第一种用加法计算,3个加数都是6。
生3:相同的加数,用乘法计算更加简便。
生4:两种方法都是表示3个6相加。
师: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请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同桌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再解答)
【例】买玩具。
(1)买4个玩具汽车要多少钱?
(2)买1个玩具熊和1个玩具娃娃一共要多少钱?
(3)买2个玩具飞机和4个玩具娃娃一共要多少钱?
(4)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解题点拨】(1)买4个玩具汽车要多少钱,就是求4个3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买1个玩具熊和1个玩具娃娃一共要多少钱,就是求5元和6元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买2个玩具飞机和4个玩具娃娃一共要多少钱,就是求2个4元和4个6元的和是多少,可以单独算出买玩具飞机和买玩具娃娃各用多少钱,再加起来。(4)示例:买5个玩具熊要多少钱?
【规范解答】
(1)3×4=12(元)
(2)5+6=11(元)
(3)买玩具飞机:4×2=8(元)
买玩具娃娃:6×4=24(元)
一共:8+24=32(元)
(4)示例:买5个玩具熊要多少钱?
5×5=25(元)
【解题心得】解这类题时,首先理解题意,再选择是用乘法还是用加法解答。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布置教室时,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和几的积”的区别。教学买笔袋时,指导学生根据问题“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选择4个条件中其中的1个条件“笔袋6元一个”。让学生懂得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