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聚焦:梳理西方法治教化演变过程,重点归纳其在近代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和影响?
法治 教化
古希腊罗马︱渊源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450年颁布《十二铜表法》 背景 平民VS贵族矛盾尖锐 地位 习惯法→成文法 罗马帝国:212年万民法产生 背景 帝国统治区域扩大和人口激增各种矛盾尖锐 地位 公民法→万民法 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 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巩固统治 意义 古罗马法律最高成就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 公元1世纪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犹太教 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中世纪 ︱发展 日耳曼法:[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受罗马法影响] 各日耳曼王国在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 教会法:[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吸收若干罗马法原则制定的法 罗马法复兴:[促进罗马法传播]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 11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发展,原法律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 476年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基督教 [灭亡西罗马帝国为取得罗马人和教会支持] 地位 渗透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 文化教育:保存古典文化;教会学校 社会生活:教会介入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影响 积极:利于社会教化重视家庭 社会道德 忍受现世痛苦 局限: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近现代︱形成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形成 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设立法院,法官定期巡回各地审判 12世纪英国形成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全国普遍适用] 13世纪《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美国等国在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 大陆法系(民法系)形成 13世纪法国王权加强,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统一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制定一系列法律 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及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构成法国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新教 背景 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始资本积累 政治 宗教改革基督教分裂[天主教VS新教] 思想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人文主义发展 主张 实质是资产阶级利益诉求 因信称义 反对教皇权威 提高《圣经》地位 提倡节俭 积极入世 追求财富 教随国定 影响 积极 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原始积累诉求 局限 坚持基本教义束缚思想;迫害“异端”
备注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建立背景: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融合启蒙思想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基本特征: 从国家权力机构 立法司法相对独立 [议会掌立法权;行政机构依法律行政;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从法律内容上看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从司法实践是看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影响: 积极 利于巩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局限 基于经济的不平等;黑人、原住民和妇女公民权认定问题
【教材问答】教材P50“思考点”: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提示: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法典”的推广,促使民法系的形成,即“大陆法系”。
教材P51“史料阅读”:思考:你如何理解无罪推定原则?
提示: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完成;强调证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无罪的。
教材P52“学思之窗”: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基督教成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的兴起,教会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保留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基督教教义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
p53-1 任何一种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都是统治者进行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所以,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p53-2
相同点:都是近代四方资产阶级的法律;都与罗马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受到了中古时期日耳曼法、教会法影响。
不同点:
1英国更多地继承日耳曼人的习惯法,因此英美法系遵循判例原则;法官审判中的权力较大;主要国家英美加澳印
2法国更多地受到了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影响,受成文法影响大,法律体系完备,条文严谨,概念术语准确;法官必须按照法律条文审判权利较小;主要国家法德意日。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从社会形态上看,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产物,是私有制社会最为成型的法律体系,它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不仅适用于奴隶制时代,也适用于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甚至在资本主义时代仍被资产阶级所重视。这说明罗马法( )
A.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 B.因适应不同经济基础而延续
C.为西欧封建社会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D.注重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2.长期以来,英国传统的普通法奉行“遵循先例”的原则,衡平法奉行“遵循良心”的原则,二者常存分歧。1873年,英国通过《司法法》,合并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将管辖权统一至新设立的“最高法院”,所有法院适用统一的诉讼程序。英国的这一转变( )
A.揭示出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渊源 B.确保了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C.表明内阁拥有凌驾法律之上的权力 D.顺应了工业社会发展需要
3.13世纪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全文共63条,主要内容有:保护贵族和骑士领地继承权;国王未经贵族、骑士会议同意,不得任意向附庸征发任何免役税和协助金;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等。由此可知《大宪章》( )
①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②受益人包括城市商人和市民
③限制王权,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④体现了法律高于王权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表为中世纪早期修道院开设的课程及其要求。据此可知,这些课程的开设( )
课程 要求
拉丁语 具备初步的会话能力
文法 能阅读基督教诗人诗歌
修辞 能撰写书信、编年史、修道院日志及法律文书
逻辑 了解《逻辑学》片段
代数几何天文 能计算基督教日期不确定的节日,如复活节
音乐 参加圣事时能正确唱诗
A.强化了宗教文化的地位 B.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 D.实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5.1789年,法国颁布《律师法令》,其中写着:“律师作为法律秩序的维护者,应在各类司法程序及行政程序中独立地发挥其专业作用,保障公民能够公正地进行诉讼,其在司法场所的辩护权等诸多权利应得到充分保障,不受不合理的干涉。”这表明法国《律师法令》的颁布( )
A.重塑了全新的司法审判体系 B.意在构建公正平等司法环境
C.促进了行政程序的高效运行 D.确保律师成为司法主导力量
提升题:
6.如表为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法律文献 核心内容 历史意义
《十二铜表法》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明确公民权利义务 限制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奠定法律公开化基础
万民法 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强调自然法原则 适应多民族统治,推动法律平等化与普适性
《查士丁尼法典》 系统编纂历代法令,确立公法与私法体系 罗马法体系化,成为近代西方法律渊源之一
其演变反映的核心线索是( )
A.从维护贵族特权转向保护平民权益 B.以自然法精神实现法律的平等自由
C.适应社会的变化强化对统治的维系 D.构建完整罗马法体系解决社会危机
7.下表是16世纪法国习惯法编纂的相关历史进程,据表中内容可推知( )
时间 历史事件
1507年 编纂《图莱纳习惯法》时,图尔治安官提出度量衡问题。特派官遂下令统一当地度量衡。不过,特派官最终认为,度量衡问题更关乎治理而非习惯法。
1510年 法王路易十二函令编纂并颁布习惯法是“永恒且不可撤销的法律和诏令”。
1539年 《桑利斯习惯法》编纂会议上,国王代理人主张接受外侨遗产权仅属于国王,删除“外侨遗产罚没属于领主”条款。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立法转型 B.习惯法体现了对王权的妥协
C.立法的集权化趋势逐渐增强 D.民族主义思潮渗透法治改革
8.12世纪时,亨利二世将令状制度和陪审制引入司法诉讼程序中。自由人如果想要在王室法提起诉讼、必须取得相应的令状.然后根据一定的程序进行诉讼。但是,随着案件的增加与复杂化,令状数量也明显增加,导致五室法庭司法管辖权和对地方法庭干预权不断扩大。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普通法的形成 B.扩大了地方司法权力
C.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D.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
9.联邦德国于1949年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立法机关须受到合宪性的法律规范约束,即包括议会制定的法律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应接受合宪性审查。这一规定( )
A.意味着君权与民权的妥协
B.全面重构了法律规范审查制
C.旨在保障宪法的优先效力
D.表明帝国法律效力高于各邦
10.19世纪末,德国有识之士掀起了“自由法运动”,要求广泛的司法自由。在这一系列运动和斗争中,人们把律师推向了前台。在广大民众看来,律师们能为权利而斗争,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和技巧。而在政府看来,律师职业一直在其掌控之中,不会过于偏向。材料所述状况( )
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契合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C.体现了普通法系的成熟 D.满足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11.1514年,罗马天主教会规定:“我们命令,教会修道院和圣职的成果及收入都不能被世俗统治者没收、占有和扣押,即便他是皇帝、国王、王后、共和国或其他权力”“在没有经过罗马教会的特别许可下,任何教堂、不动产不得隶属于俗人之下”。这些规定意在( )
A.区分宗教与世俗社会的界限 B.加强对信徒的精神控制
C.强化教廷对各地教会的控制 D.抵制基督教新教的影响
创新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有公法与私法之分。《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主,在《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四卷之中,前三卷为人法、物法、债法,均为无可争议的民法内容。罗马法的渊源具有多元性,罗马法“包括法律、平民决议、元老院决议、皇帝的法令、长官的告示和法学家的解答”。在罗马,全体公民均享有立法权。罗马法以保护民事权利为主要任务。
——摘编自王志华《罗马法与唐律——“民法”与“王法”的对立》
材料二 唐代律令常冠以皇帝年号,如《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等。《唐律疏议》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代把日常生活中的不敬、不道、恶逆、诬妄父母、反逆等行为都纳入律典,还通过“议”“请”“减”“赎”等制度规定,使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人犯罪时“轻重不在刑书”,“诸犯死罪非十恶,……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摘编自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以〈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为对象的探索》等
(1)根据材料,指出罗马法与唐律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从罗马法和唐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特许权制度的发展,封建君主或者国王授予某些臣民以垄断权的趋势日益突出。17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初衷是限制英国国王授予特许权的《1623年垄断法》,将专利权或者特许权授予新产品真正的第一个发明人。此后,一系列新产品及其制造方法获得了专利权。1852年,英国议会对《1623年垄断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并易名为《专利法修正案》,逐渐建立了现代的和完备的技术发明保护制度。随着专利制度在西欧和美洲各国的建立以及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在国际层面上协调各国专利制度的必要性。1884年,英国加入了以保护工业产权为主旨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专利制度在技术发明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差异。
——摘编自李明德《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专利保护制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专利保护制度的转变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专利保护制度发展的认识。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法国《拿破仑法典》与大陆法系
【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今世界。根据材料信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具有超越特定社会形态的普遍性,能够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私有制经济基础,正因为它能与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相契合,才得以在不同时代延续并被重视,B项正确;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产物,其本身无法“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只能说为资本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借鉴,排除A项;“为西欧封建社会统治提供法律依据”,这一说法仅能解释罗马法在封建社会的作用,无法涵盖题干中“适用于奴隶制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仍被重视”的完整信息,属于片面表述,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其跨时代的适应性,而非奴隶制时代的特定内容,属于片面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英国《大宪章》与英美法系
【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3年的英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合并,通过统一司法程序和强化法律灵活性,解决了工业社会中商业纠纷、新型权利保护等问题,为英国维持世界工业霸权提供了制度支撑。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工业革命后法律体系与社会经济的矛盾。D项正确;英国属于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核心,两者渊源不同(普通法系源于日耳曼习惯法,大陆法系源于罗马法)。排除A项;英国立法权属于议会,司法权属于法院,改革仅涉及司法体系内部整合,未改变立法与司法的分立原则,排除B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法律高于行政权力。改革由议会通过法案推动,体现了议会对司法体系的调整,而非内阁权力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国家权力机构层面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3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保护贵族和骑士领地继承权”“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等”可知,《大宪章》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等特权;国王的权力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体现了法律高于王权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商人和市民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受益的,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才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3 世纪的《大宪章》虽然限制了王权,但并没有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排除ACD现象。故选B项。
4.【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宗教伦理与教化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从课程要求来看,文法要求能阅读基督教诗人诗歌;修辞用于撰写与修道院等宗教事务相关的书信、编年史、修道院日志及法律文书;代数几何天文用于计算基督教日期不确定的节日如复活节;音乐用于参加圣事时正确唱诗。这些课程内容大多围绕宗教事务和宗教文化,所以这些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宗教文化的地位,A项正确;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人文主义、理性等,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仅从这几门课程及其要求来看,远远不能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完备的知识体系应涵盖多个领域且具有系统性,材料中的课程只是有限的几个方面,排除C项;个人全面发展强调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材料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学习,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法国《拿破仑法典》与大陆法系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9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律师法令》中提到律师应在司法程序中独立发挥专业作用,保障公民能够公正地进行诉讼,这表明法令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公正平等的司法环境,B项正确;《律师法令》的重点在于保障律师的权利和公民的诉讼权利,而不是整个司法审判体系的重塑,排除A项;《律师法令》关注的是司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中的公正性,而不是效率,排除C项;《律师法令》强调的是律师的独立性和保障公民权利,而不是让律师成为司法的主导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提升题:
6.【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限制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奠定法律公开化基础”“适应多民族统治,推动法律平等化与普适性”“罗马法体系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用成文法缓和社会矛盾,万民法以灵活性和普适性服务多民族帝国治理,《查士丁尼法典》通过法律系统化巩固统治秩序,均体现法律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需求,C项正确;统治阶级制定法律虽一定程度上有保护平民利益的一面,根本上讲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排除A项;罗马法未实现平等自由,如奴隶制仍存在,排除B项;罗马法的演变不仅仅是要解决社会危机,还有多方面对治理国家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法国《拿破仑法典》与大陆法系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法国)。从1507年特派官处理度量衡问题与习惯法相关,到1510年法王下令编纂并颁布习惯法,再到1539年国王代理人在习惯法编纂会议上主张接受外侨遗产权属于国王等,可看出国王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立法的集权化趋势逐渐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商品经济发展相关内容,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对立法转型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虽然有法王相关指令,但从材料看,习惯法编纂过程中涉及度量衡、外侨遗产权等问题,并非单纯体现对王权的妥协,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主义思潮相关信息,例如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等,不能得出民族主义思潮渗透法治改革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难度】0.4
【知识点】国家法制建设层面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令状制度和陪审制引入司法诉讼程序,随着案件增加和复杂化,令状数量增加,王室法庭司法管辖权扩大,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王室法庭的司法实践不断丰富和规范,众多的司法判例逐渐形成了一套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推动了普通法的形成,A项正确;根据题干“王室法庭司法管辖权和对地方法庭干预权不断扩大”可知,这一做法是在削弱地方司法权力,而不是扩大,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涉及的是司法诉讼程序的变革和王室法庭权力的变化,没有提及对封建等级秩序的强化作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这一司法诉讼程序的变革与商业贸易发展之间存在关联,无法得出促进商业贸易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国家权力机构层面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德国)。据材料“立法机关须受到合宪性的法律规范约束,即包括议会制定的法律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应接受合宪性审查”和所学可知,基本法规定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法律高于各州法律,各州宪法必须符合基本法原则,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应接受合宪性审查,基本法是联邦德国法律和政治的基石,起了宪法的作用,强调宪法的优先效力,C项正确。联邦德国是共和国,已经不存在君权,排除A项;基本法规定了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应接受合宪性审查,但无法得出全面重构了此制度,排除B项;此时并非处于帝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难度】0.4
【知识点】国家法制建设层面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的德国。根据材料,19世纪末德国掀起“自由法运动”,民众认为律师能为权利而斗争且有智慧技巧,政府认为律师职业在其掌控范围内。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德国已完成统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追求更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法运动”要求的司法自由以及律师为权利斗争等情况,符合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维护自身权益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诉求,B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已经完成统一,民族国家已经形成,此时是19世纪末,该项时间不符,排除A项;普通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体系,主要在英美等国,德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材料体现的是德国的情况,与普通法系无关,排除C项;19世纪70年代德国已经完成统一,19世纪末不存在满足国家统一需要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宗教伦理与教化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4年(欧洲)。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天主教会规定教会修道院和圣职的成果及收入不能被世俗统治者没收占有,教会的教产不得归于俗人,表明教廷希望强化对各地教会的控制,减少世俗社会对教廷的冲击,C项正确;表面看,规定禁止世俗权力染指教会财产,似在划分宗教与世俗的界限。但深层目的并非“区分”,而是维护教会对自身资源的绝对控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教会保护财产和成果,而非对信徒的精神控制,排除B项;1517年,宗教改革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创新题:
12.【答案】(1)罗马法:以私法(民法)为主,注重保护民事权利;立法主体多元,公民享有立法权。
唐律:以刑法为主;注重礼法结合;立法权归于皇帝。
(2)依法治国;立法为民;法律应彰显公平正义;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难度】0.4
【知识点】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详解】(1)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罗马法,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主”与“在《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四卷之中,前三卷为人法、物法、债法,均为无可争议的民法内容”可知,以私法(民法)为主,注重保护民事权利;根据材料一“罗马法的渊源具有多元性”可知,立法主体多元;根据材料一“全体公民均享有立法权”可知,公民享有立法权。
第二小问唐律,根据材料二“唐代律令常冠以皇帝年号,如《武德律》《贞观律》”可知,立法权归于皇帝;根据材料二“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注重礼法结合;根据材料二“把日常生活中的不敬、不道、恶逆、诬妄父母、反逆等行为都纳入律典”可知,以刑法为主。
(2)本题是启示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材料二“把日常生活中的不敬、不道、恶逆、诬妄父母、反逆等行为都纳入律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材料一“在罗马,全体公民均享有立法权。”可知,立法为民;根据材料一“《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四卷之中,前三卷为人法、物法、债法,均为无可争议的民法内容”可知,依法治国;根据材料二“使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人犯罪时‘轻重不在刑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应彰显公平正义。
13.【答案】(1)趋势:从服务君主统治向服务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转变;从传统专利保护制度向现代专利保护制度转变;从国内立法向参与国际法转变;从鼓励发明创新向多方面保护转变。
(2)认识:(答案要点)英国专利保护制度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反王权专制的斗争逐渐完善;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激励了英国近代科技创新和社会风气变革;英国专利制度是英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制度,是英国长期在世界居于优势地位的重要制度保障;能适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变革与调整;以适应和保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
【难度】0.4
【知识点】英国《大宪章》与英美法系、国家法制建设层面
【详解】(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17 - 19 世纪(英国)。
趋势:根据材料 “17 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初衷是限制英国国王授予特许权的《1623 年垄断法》,将专利权授予新产品真正的第一个发明人” 可知,英国专利保护制度从服务君主授予特许权,向服务于真正的发明创新转变,即从服务君主统治向服务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转变 ;根据材料 “1852 年,英国议会对《1623 年垄断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并易名为《专利法修正案》,逐渐建立了现代的和完备的技术发明保护制度” 可知,从传统的、相对简单的专利保护制度向现代的、完备的专利保护制度转变 ;根据材料 “1884 年,英国加入了以保护工业产权为主旨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可知,英国专利保护从国内立法向参与国际法转变,以适应国际层面协调各国专利制度的需求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专利保护内容角度分析,早期主要是对新产品发明授予专利,后来随着发展,逐渐涉及制造方法等多方面,即从鼓励发明创新向多方面保护转变。
(2)本题认识题,时空是:17 - 19 世纪(英国及世界)。
认识:根据材料 “随着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特许权制度的发展,封建君主或者国王授予某些臣民以垄断权的趋势日益突出。17 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初衷是限制英国国王授予特许权的《1623 年垄断法》” 可知,英国专利保护制度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反王权专制的斗争逐渐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科技、国家发展、制度调整及局限性角度分析,在经济方面,专利保护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 ;在科技和社会风气方面,激励了英国近代科技创新,也推动了社会对创新的重视,促进社会风气变革 ;在国家发展方面,专利制度是英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制度,为英国长期在世界居于优势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制度调整方面,能适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变革与调整 ;从局限性来看,其以适应和保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基础,对于其他阶层的权益保障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