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3.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1.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一、导入新课
师:二(1)班准备明天去秋游,他们正在忙什么呢?(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师: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师: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
生:分饼干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2包。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分法。(板书课题: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分糖果。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了一些糖果,快打开数一数,一共有几颗糖果?
生:一共有6颗糖果。
师:你们想怎样分?
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糖果分给自己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是怎么分糖果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给他俩每个人1颗、我4颗。
生2:分给3个人,每个人都有2颗。
生3: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别是1颗、2颗、3颗。
……
师: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
(1)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2)观察:把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分饼干。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不展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师:图中“每2袋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对回答的学生给予鼓励)
结合课件演示,教师总结:8袋饼干,每2袋一份,能分成4份。
师:刚才我们把8袋饼干,按每2袋一份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袋饼干,按每4袋一份平均分吗?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袋一份平均分。
交流反馈:8袋饼干,每4袋一份,能分成2份。
师:像这样,我们按每2袋一份、每4袋一份的方法把8袋饼干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课堂巩固。
圈一圈:12袋饼干,每3袋一份,能分成几份?(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在展示台展示)
生:12袋饼干,每3袋一份,能分成4份。
【例】有12个苹果,可以每次拿几个?这样拿几次能正好拿完?(每次拿的个数要相同,不能1次拿完)
【解题点拨】尝试着圈一圈,每次圈(相当于拿)1个、2个、3个……,依次圈下去。在每次圈的过程中,如果圈完后没有剩余,就说明能正好拿完,同时记录圈的次数,即拿几次。
【规范解答】
每次拿出的数量(每份数) 拿出的次数(份数)
1个 12
2个 6
3个 4
4个 3
6个 2
【解题心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方法不止一种,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同。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物品。
在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分实物为教学主线,用分饼干引导学生圈一圈、看一看、说一说,用较多的时间去体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应用平均分,尽可能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练习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多次让学生圈一圈,不断地进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