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除法算式的含义及读写 教案 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除法算式的含义及读写 教案 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08: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除法算式的含义及读写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重点难点】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2.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有16个。
(1)每2个桃放进1个盘子里,需要(  )个盘子。
(2)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个桃。
二、探究新知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12个竹笋,每4个放1盘,能放几盘?
师:每4个放1盘是什么意思?
生:每1份是4个竹笋。
师:用自己的学具代替12个竹笋动手摆一摆,按每4个放1盘,能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1盘,也就是每4个为1份)
师:分的过程可以怎样表示?
生:分的过程可以用减法来表示,列式为12-4-4-4=0。
师: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思考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师小结: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1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1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1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
师: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的符号。(板书:除法的符号是“÷”)
师: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号。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再上下各画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12个竹笋,每4个放1盘,能放3盘。用除法可以这样列式:
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竹笋的数量是12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1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能放3盘,3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例】判断对错。
15÷5=3读作:15除5等于3。(  )
【解题点拨】此题错在把“除以”读作了“除”。除法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规范解答】×
【解题心得】“÷”读作“除以”,不可读作“除”。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是在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运算,并学会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会用除法算式来解释平均分。
  教学中,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分一分,理解平均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列式的方法,认识除号。明确把一个数几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要用除法计算,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