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除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2.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师:今天,小熊猫家里来了客人,熊猫宝宝正在帮妈妈分竹笋,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分的。
课件出示题目: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二、探究新知
师:“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盘要放同样多。
师:你能帮助熊猫宝宝分一分吗?拿出学具,试着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生:我们组这样分,每次分3个,每盘放1个,一共要分5次,每盘放5个。
师:这个过程可以用连减来列式。
出示:15-3-3-3-3-3=0。
师小结: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除法表示。
师:小组思考,一起列出算式。(板书算式)
15 ÷ 3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师:15÷3=5表示一共有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5个。要分的数是被除数,分的份数是除数,得出的结果是商。
【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苹果?用除法算式表示。
【解题点拨】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共有3篮,一共有6×3=18(个)苹果。把这18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求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规范解答】6×3=18(个)
18÷6=3(个)
口答:每个小朋友分3个苹果。
【解题心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熟悉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运用除法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小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引出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强化平均分的意识,并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