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内容。
2.使学生经过进一步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进一步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1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法、演绎概括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想乘法口诀,写得数。
8÷4=( ) 想:( )四得八
16÷4=( ) 想:( )四十六
15÷5=( ) 想:( )五十五
18÷6=( ) 想:( )六十八
二、探究新知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师:某早餐店卖的包子都是4个1屉,老师今天早上买了6屉包子回家,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早上一共买了多少个包子吗?
生:四六二十四,老师一共买了24个包子。
师:同学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你们能够列出算式吗?
指定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4×6=24 四六二十四(板书)
师:同学们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来想一想,老师一共买了24个包子,每4个包子放在1个笼屉中,那么老师买了多少屉?
生:6屉。
师:应该怎么列式呢?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24÷4=6(板书)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算式24÷4=6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24是指24个包子,4是指每4个包子1屉,6是指买了6屉。
师:如果老师将24个包子平均放在6个笼屉中,那么每屉放几个包子?
生:4个。
师:应该怎么列式呢?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24÷6=4(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说一说算式24÷6=4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24是指24个包子,6是指共有6屉,4是指每屉放4个包子。
师:同样的数据和情境图,同学们列出了多少个算式呢?
生:3个。
师:那同学们通过观察情境图和列出的3个算式,你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这3个算式是根据同1个乘法口诀列出来的。
师小结:根据同一个情境,观察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可以列出1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板书)
师:如何知道除法算式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句口诀。(板书)
师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计算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算式的商。
【例】根据下面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
【解题点拨】有6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有5瓶水,共有30瓶水。30瓶水,每个箱子放5瓶,可以放6个箱子。30瓶水,平均放在6个箱子里,每个箱子可以放5瓶。
【规范解答】5×6=30 30÷5=6 30÷6=5
【解题心得】同一幅图,可以列出1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根据图示,更容易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记口诀,快速解题。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借助乘法算式求出除法算式的商,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计算。
本节课首先创设了“早餐店买包子”的情境,让学生数一数包子,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先解决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的问题,再解决2道平均分的问题,通过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之间的对比,由乘到除,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除法间的关系。
这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体现了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的编写意图。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