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7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08:3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求能分成几份”的实际问题,并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
2.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法、演绎概括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分一分,填一填。
12块饼干,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  )个人;12块饼干,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以分(  )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饼干)
师:应该怎样列式?(教师指名回答)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教师指名回答)
师: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求能分成几份”,都要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用15元买了3个同样的水杯,每个多少钱?
(1)完成“阅读理解”教学环节。
师:从题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用15元,买了3个水杯。
师: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每个水杯多少钱?
(2)完成“分析解答”教学环节。
师:如何画图分析?
师生共同讨论后板书:
师:应该怎样列式?请说说思路。
生:求每个水杯多少钱,就是“把15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元”,用除法计算。
生:列式为15÷3=5(元)。
2.一个水杯5元,用15元能买几个水杯?
(1)完成“阅读理解”教学环节。
师:从题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用15元,买5元一个的水杯。
师: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能买几个水杯?
(2)完成“分析解答”教学环节。
师:如何画图分析?你们边说,我边画。
板书:
师:说说解题思路并列式解答。
生:求能买几个水杯,要知道总钱数和每个的钱数。也就是“求15元里面有几个5元”,用除法计算。
生:列式为15÷5=3(个)。
3.完成“回顾反思”教学环节。
师:这两道题解答正确吗?(生讨论后回答)
生:3个水杯,每个5元,共5×3=15(元),这两道题解答正确。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生讨论后回答)
生: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解决。已知总钱数,如果知道份数,那么可以求出每份的钱数。如果知道每份的钱数,那么可以求出份数。
师小结: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1】一共有18人去参观科技园,租限乘6人(不含司机)的小客车,需要租几辆?
【解题点拨】有的学生列式为6+6+6=18(人)。每辆小客车坐6人,3辆可以坐18人。答案是对的,错在解题方法上,在解决这类已知总数和平均每份数,要求份数的问题时,应该用除法计算。用总数÷每份数=份数。
【规范解答】18÷6=3(辆)
【解题心得】在解决问题时,应正确理解题意,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或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都用除法计算。
【例2】一段人行道长18米,在人行道的起点处先栽1棵树,接着每隔3米栽1棵树。这段人行道共栽了多少棵树?
【解题点拨】18米长的人行道,在起点处先栽1棵树,接着每隔3米栽1棵树,18米里面有几个3米,就能再栽几棵树,用除法计算。利用乘法口诀求出商后,再加上起点处的1棵树,就是栽树的总棵数。
用○代替树,如图所示。
【规范解答】18÷3=6(棵) 6+1=7(棵)
口答:这段人行道共栽了7棵树。
【解题心得】解决栽树问题要注意两点:(1)理清总距离、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和棵数之间的关系。(2)考虑好栽树的方式,明确两端是否栽树。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通过用除法解决求份数和每份数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借助画示意图等方法进行理解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快速理解平均分类型的问题,构建学生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会画示意图来帮助理解,并带领学生检验选择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