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字词积累(1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1)读书足以yí( )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其jiàn( )理也故显,其持论也故确
(p>(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jǐn( ),笔记使人准确
(4)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难作者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xiù( )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5分)
(1)怡情:
(2)傅彩:
(3)长才:
(4)诘难:
(5)狡黠:
(二)语言运用(15分)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 他读书时总是寻章摘句,不求甚解。
B. 这篇文章持论公允,见解独到。
C. 他读书时常常吹毛求疵,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
D.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4. 仿照例句,以"读书"为话题写一个排比句(4分)
例: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仿写: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修改病句(4分)
(1)通过阅读《短文两篇》,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修改:
(2)培根用他精辟的论述和生动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修改: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读书足以____________,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__________
(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短文两篇》选段,回答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7. 文中"怡情""傅彩""长才"分别指什么?(4分)
答:
8. 作者认为读书的三种主要用途是什么?(4分)
答:
9.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10. 结合全文,分析培根的读书观。(4分)
答:
11.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答:
(二)课外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
《谈读书》节选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但有少数书则须细嚼慢咽,消化吸收。这就是说,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精读、反复读。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很少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很少与人讨论,他的天资就必须聪颖过人;如果一个人很少读书,他就必须足够狡黠,才能掩饰自己的无知。
12. 文中提到的三种读书方法是什么?(4分)
答:
13.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4. 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
15. 比较《短文两篇》和《谈读书》在论述读书方法上的异同。(6分)
答:
16. 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理解。(6分)
答:
三、写作表达(20分)
17. 请以"我的读书方法"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对读书方法的认识和体会。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积累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怡 (2)见 (3)警 (4)诘 (5)秀
2. 解释下列词语
(1)怡情:陶冶情操
(2)傅彩:增添文采
(3)长才:增长才干
(4)诘难:责难,质问
(5)狡黠:狡猾奸诈
(二)语言运用
3. 成语使用不当
C("吹毛求疵"指过分挑剔,含贬义,与文意不符)
4. 仿写排比句
示例: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符合排比要求,句式一致即可)
5. 修改病句
(1)删去"通过"或"使"
(2)"阐述了"与"方法和好处"搭配不当,可改为"阐述了...方法,说明了...好处"
6. 课文填空
(1)怡情
(2)灵秀
(3)笔记使人准确
(4)读书足以怡情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7. "怡情""傅彩""长才"的含义
"怡情"指陶冶情操;"傅彩"指增添文采;"长才"指增长才干。
8. 读书的三种用途
陶冶情操、增添文采、增长才干。
9. 句子含义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思考对于宏观把握和全局规划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勤学深思的人才能具备这种能力。
10. 培根的读书观
培根认为读书有多种用途,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强调读书要注重思考和运用。
11. 思想主张
表达了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强调读书要注重方法和效果的思想主张。
(二)课外阅读
12. 三种读书方法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13. 修辞手法及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突出了读书、讨论、笔记的不同作用。
14. 读书目的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权衡和思考,而不是为了辩驳、盲从或寻找谈话资料。
15. 读书方法异同
相同点:两文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不同方法。
不同点:《短文两篇》侧重读书的用途;《谈读书》则具体论述了不同书的读法。
16. 对"读书方法"的理解
读书要根据书籍内容和自身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有的书可以泛读,有的书需要精读,读书要注重思考和运用。
三、写作表达
17. 评分标准:
(1)内容充实,观点明确(8分)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6分)
(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