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写并记忆乘法口诀。
2.让学生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掌握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
2.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迁移法。
2.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的情境图。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九九消寒图”吗?从冬至开始,每过1天就染红1瓣梅花(1朵梅花有9个花瓣),染完1朵梅花就过了1个“九”,9朵梅花染完(9朵9个花瓣)春天就到了。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染完4朵梅花一共过了几天?
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怎样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呢?(用乘法口诀)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编口诀的方法了,现在我们要用我们之前编口诀的方法来编9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9的乘法口诀。
1.运用类推,编出口诀。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材的线段图空白的方框中填上相应数字。
教师随机选一个小组的作业投影展示。
师:方框中接着填什么?(27,36,45,54,63,72,81)
27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
45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
81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
填的结果写出算式,编出口诀。
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请个别学生介绍,全班交流。
9×1=9 1×9=9 一九得九
9×2=18 2×9=18 二九十八
9×3=27 3×9=27 三九二十七
9×4=36 4×9=36 四九三十六
9×5=45 5×9=45 五九四十五
9×6=54 6×9=54 六九五十四
9×7=63 7×9=63 七九六十三
9×8=72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2.观察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
教师提问:
①你是怎样想出得数的?
②“三九二十七”表示什么?“五九四十五”表示什么?
让学生把“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的意思用算式或者画图表示出来。(学生在练习本上表示,教师巡视)
教师小结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③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算式呢?
3.找规律,记口诀。
尝试背口诀。
谈话: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学生自由说)
引导:这些口诀有的比较难记,大家认真观察一下,9的乘法口诀里藏着哪些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找规律)
生1:每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9;积的十位依次大1,个位依次小1;其中两句积的个位和十位数字正好颠倒;积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
生2:几个九就是几个十减几,如3个9就是30-3=27,5个9是50-5=45,9个9是90-9=81。
师:这些规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我还有一种很有趣的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教师示范:(说明这是一种更有趣的记忆方法——手指操)伸出10个手指,手心向自己,从左往右数,顺序依次为1,2,…,10。弯曲第一个手指,弯曲手指的右边还有9个,即一九得九;弯曲第二个手指,弯曲手指的左边还有1个手指,就是1个十,右边有8个手指,就是8个一,合起来就是18,即二九十八。依此类推,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边表示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边表示积的个位上的数字。
师生一起试做。
【例】50个鸡蛋,1盒能装9个,5个盒子能全装下吗?为什么?如果装不下,那么最少需要几个盒子?
【解题点拨】从题中可知1个盒子能装9个鸡蛋,那么5个盒子能装多少个鸡蛋呢?可以列式5×9计算出来,再把得数同50比较。如果比50小,说明5个盒子装不下,还需要盒子去装剩下的。如果比50大,说明5个盒子装得下。
【规范解答】9×5=45(个) 45<50
50-45=5(个)
9>5 5+1=6(个)
答:5个盒子不能全装下。还剩5个,还需要1个盒子,所以最少需要6个盒子。
【解题心得】要先知道5个盒子能装多少个鸡蛋,然后再和50个鸡蛋做比较,就知道能不能装下了。这种有剩余得数就要加1的方法,叫进一法。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要求学生们能熟记口诀,并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课开始让学生类比前面学过的口诀,迁移到新知的学习。在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的乘法口诀做铺垫。通过知识的迁移、学法的迁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去探寻乘法口诀的编写和熟记的秘诀,在发现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