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动画片的今昔 课件(共13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动画片的今昔 课件(共13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8-10 09: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图片对比
比较分析两个哪吒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动画片的今昔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动画片的发展过程
2.能通过对比分析动画片的今昔差异
3.感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难点:运用本课学习的相关知识,评述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什么是动画片
动画片又称“通”含义是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
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1928年 美国《威利号汽船》
第二阶段——有声动画片
与前一部动漫有何不同
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无声——有声黑白——彩色
手工——电脑平面——三维
思考:怎么样让画面动起来
视觉残留
人的视觉有一种本能的作用,叫视觉残留。动画就是运用这个道理创作和摄制的。动画创作者要首先研究人和各种动物的形态、动势,根据其规律,把角色的每个动作分解成若干个逐渐变化的动作,画出一张张不动的但逐渐变化着动作或形态的画面,用逐格摄影机一张张地拍下来,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连续放映,这样画面便动起来了。一秒的动画大概需要10到24帧,一帧就是一张画。
视觉残留
1988年 中国 《山水情》
欣赏
感受其如何通过细腻的水墨渲染,传达出深远的意境与情感。
欣赏
故事情节、表现手法、文化元素、人物造型等方面写一篇300字的评述
展示评价
文化传承与创新
《哪吒2》脱胎于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通过大胆想象与合理虚构,对哪吒形象进行全新解读和美学表达。影片聚焦“闹海”经典情节,将哪吒塑造成打破偏见、活出自我的觉醒者,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又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奋斗观念,让古老的哪吒故事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而让传统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哪吒2》的制作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极致追求,一个海底妖怪的铁锁链镜头从制作到最终通过,耗时长达一年。正是这种对内容品质的极致追求,才造就了《哪吒2》的惊艳呈现。这表明,文艺创作不能只依赖明星效应和噱头营销,而应在内容上下足功夫,用心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走向国际的精品佳作。
反抗与觉醒
哪吒那句“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更是对旧秩序的反抗。他从最初的自卑、迷茫,到最后的觉醒与成长,不再被“魔丸”身份所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价值。这种反抗精神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可以作为“反抗权威”“打破成见”“追求自我”等主题的素材。
友情与信任
哪吒和敖丙成长环境不同,两人性格迥异,但在关键时刻始终彼此支持、相互信任,他们的友情是电影里的温暖底色。这种深厚的友情,可以用来论证“友情的力量”“信任与支持”等主题。
爱与成长
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没有因为哪吒的“魔丸”身份而放弃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反而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这使哪吒在面对外界的各种不公与误解是,依然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去面对一切。这种爱,可以作为“父母之爱”“家庭教育”等主题的素材。
01
02
03
动画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动画作品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动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动画艺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动画创作者们通过新的技术和创意,为动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动画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动画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能够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
动画作品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动画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谢谢大家
汇报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