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17:44:50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可能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抗衡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3.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4.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5.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知识点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的诗中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蝴蝶的种群密度
B.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来自生物内部或非生物环境
C.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D.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7.(2024·河南周口检测)在草原上有一种小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但是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野牛才会安静地让小鸟取食,当有天敌靠近时,小鸟的叫声和飞舞可提示野牛逃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只有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发出并在生物之间进行相互传递的
C.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通常都能够传递信息,且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D.野牛和小鸟这两种生物通过捕食关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8.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图为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        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                                           ,
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        。
9.在鸟类巢寄生行为中,寄生生物和寄主之间在协同进化,寄生生物通过一定的识别信息将卵产于寄生巢中,寄主通过增强对寄生卵的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模型卵常被广泛用于验证和测试寄主对外来寄生卵的识别能力。鸟类研究者尝试利用模型卵来测试鸟类的卵识别能力,研究杜鹃(寄生生物)和其寄主的行为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寄主通过物理信息识别杜鹃卵来防御巢寄生
B.制作模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
C.杜鹃和其寄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D.用模型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
10.安徽农业大学茶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求救信号”——顺-3-己烯醇,吸引害虫天敌前来驱避害虫,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顺-3-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提前激发自身的免疫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题干可得出一条食物链:茶树→害虫→害虫天敌
B.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害虫天敌和其他茶树可以识别该信号
C.根据顺-3-己烯醇的作用特点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D.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3-己烯醇,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属于生物防治
11.(多选)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以改变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则下列属于“沟通”的是(  )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12.(多选)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体现了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往往是双向的
B.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是各种动植物总能量的10%~20%
C.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3.某果园生态系统中,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实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该群落与其他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2)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草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长期间种草菇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增强,由此可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设计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
(4)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   功能,体现出的作用是                       。
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种群中雄蚊数量的方案:                       。
(5)苹果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苹果的害虫,姬蜂是该害虫的天敌。为研究苹果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苹果的挥发物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姬蜂,观察姬蜂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挥发 物A 对照 物质 挥发 物B 对照 物质 挥发 物A 挥发 物B
结果/只 35 15 43 7 17 33
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作,而不是颜色(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2.C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3.D 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是需要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4.D 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镜子中的“小鸟”的物理和行为信息。
5.C 由题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是通过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完成的。
6.C 蝴蝶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因此可以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A正确;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除了来自生物内部还可来自非生物环境,B正确;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以降低有害动物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7.C 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属于行为信息,小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当有天敌靠近时,小鸟的叫声可提示野牛逃跑,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由生物发出,也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可在生物之间传递,也可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传递,B错误。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因此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通常都能够传递信息,且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正确。小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当有天敌靠近时,小鸟的叫声和飞舞可提示野牛逃跑,二者之间不是捕食关系,D错误。
8.(1)行为 (2)性激素 (3)繁衍 (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种间 平衡与稳定
9.C 寄主通过增强对杜鹃卵的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卵的颜色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制作模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使模型卵和真卵高度相似,B正确;杜鹃根据一定信息才将卵产于寄生巢中,而寄主通过对寄生卵颜色、斑纹的识别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可见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模型卵和真卵高度相似,用模型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D正确。
10.C 题意显示,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可见题中存在的食物链为茶树→害虫→害虫天敌,A正确;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驱避害虫,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可见,害虫天敌和其他茶树可以识别该信号,B正确;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可见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是单向的,C错误;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3-己烯醇,可激发茶树的自身免疫响应,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这属于生物防治的内容,D正确。
11.ABC 亲鸟(信息发出者)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信息接收者)的注意,亲鸟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A符合题意;捕食性萤火虫(信息发出者)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信息接收者)前来,捕食性萤火虫也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B符合题意;母土拨鼠(信息发出者)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信息接收者)及时躲避天敌,母土拨鼠同样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C符合题意;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老鼠跑动的声音,不是其主动发出的为了改变天敌行为的信息,不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D不符合题意。
12.CD 该图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体现了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无法体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A错误;一般情况下,在食物链(网)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网),B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正确;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13.(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分解者 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4)信息传递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模拟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消灭雄蚊的目的,从而降低雄蚊的数量 (5)丁原醇溶剂 苹果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来寻找食物;遭受虫害后,产生的挥发物B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以抵抗虫害
3 / 3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导学 聚焦 1.通过对信息传递的学习,建立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 2.运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行有害动物的防治,认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信息的种类
小提醒: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一般不能来自非生物环境。
2.信息种类与生物的关系
(1)生物可以通过      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2)信息传递既存在于     之内,也发生在     之间。
3.信息传递的过程
4.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
(3)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  )
(4)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5)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
探讨 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传递,提高理解能力
1.下面展示了12种信息,请判断信息的种类: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昆虫的性外激素 ③草原上的雄鸟发现天敌后急速飞起,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④鸟类的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 ⑤猎豹等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 ⑥蜜蜂的舞蹈行为 ⑦蜜蜂觅食常趋向黄色、蓝色以及反射紫外线的花朵 ⑧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 ⑨萤火虫的闪光 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信鸽千里传书  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
(1)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哪些?
(2)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哪些?
(3)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哪些?
2.请用箭头表示图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
3.所有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吗?请作出判断并举例说明。
1.关注信息传递的三个注意点
(1)生态系统的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环境。
(2)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和不同种生物间,还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2.判断信息种类的两种方法
1.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箭毒蛙身上有鲜艳的保护色;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的传递(  )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2.欧洲草原上有一种蓝蝶,它的幼虫能够发出一种与蚂蚁幼虫相似的气味,从而使得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孵化为成虫。下列对于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信息
B.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
C.蓝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与蚂蚁之间可以通过化学信息相互联系
D.蓝蝶幼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着寄生关系
知识点(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
(2)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探讨一 分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1.根据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回答问题。
①海豚依靠“回声定位”实现的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
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③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
④昆虫分泌信息素,引诱异性个体
⑤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
⑥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或行为等捕食或躲避
上述实例中,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的是    ;体现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作用的是    ;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是    。
探讨二 分析信息传递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2.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资料2 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根据以上资料概括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
对有害动物的防治的三种方法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2.(2024·湖南长沙高二期末)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都可防治农作物害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化学农药治理害虫,农药会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
B.使用化学农药治理害虫,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并杀死害虫的天敌
C.采用生物防治,可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
 (1)物理信息是                        传递的信息;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属于     ;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                       。
(2)信息传递的三个要素是               。
(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①                                ;
②                       ;
③信息还能够                                   。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                               。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公鸡争斗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属于行为信息
B.当一只母豹呼唤它的幼崽时,发出的吼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C.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来自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
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蜘蛛通过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来获得昆虫落网的信息
B.自然界中,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番茄的叶会产生有毒的化合物来驱逐啃食它的毛毛虫
D.北极熊能闻到几千米外的冰雪层下面的猎物气味
4.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是(  )
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B.通过控制日照时间长短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D.通过给黄麻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来提高其产量
5.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B.通过播放音乐和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C.通过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物理过程  光  温度  非生物环境  化学物质
生物碱  性外激素  特殊行为
2.(1)一种或多种 (2)同种生物 不同生物
3.产生 媒介 生物或其部位
4.(1)√
(2)× 提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有的对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逃避敌害。
(3)× 提示:都属于化学信息。
(4)× 提示: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5)× 提示: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互动探究
1.(1)提示:①④⑦⑨
(2)提示:②⑤⑧⑩
(3)提示:③⑥
2.提示:
3.提示:并非所有的信息传递均具有双向性。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并不传递信息给草,此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学以致用
1.C 狗通过尿液和粪便的气味进行标记,属于化学信息;箭毒蛙的保护色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舞蹈动作属于行为信息。
2.D 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属于化学信息,且这种化学信息可以吸引蚂蚁,A、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地孵化为成虫,两者之间不是寄生关系,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2.(1)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产蛋率 (2)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无污染  信息素  种群密度
3.(1)√
(2)√
(3)√
(4)√
互动探究
1.①② ③④ ⑤⑥
2.(1)提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2)提示: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
学以致用
1.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
2.D 可以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种间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2)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3)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课堂演练
1.D 公鸡争斗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是公鸡通过自己的特殊行为向对手发出威吓、挑战等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当一只母豹呼唤它的幼崽时,发出的吼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非生物环境,例如光、温度等,D错误。
2.D 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信息的影响。
3.B 自然界中,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这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但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B符合题意。
4.D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这是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A不符合题意;通过控制日照时间长短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这是利用植物感知光照时长不同的特点,属于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B不符合题意;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这是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C不符合题意;通过给黄麻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来提高其产量,这是植物激素的应用,不是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D符合题意。
5.D 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未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D符合题意。
6 / 6(共72张PPT)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导学 聚焦 1.通过对信息传递的学习,建立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观。
2.运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行有
害动物的防治,认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目录
CONTENTS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 信息的种类
小提醒: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一般不能来自非生物环境。
2. 信息种类与生物的关系
(1)生物可以通过 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2)信息传递既存在于 之内,也发生在
之间。
一种或多种 
同种生物 
不同生
物 
3. 信息传递的过程
4.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 )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 × )
提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有的对被捕食者有
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逃避敌害。
(3)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 ( × )
提示:都属于化学信息。

×
×
(4)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 )
提示: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
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5)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 × )
提示: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
×
探讨 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传递,提高理解能力
1. 下面展示了12种信息,请判断信息的种类: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昆虫的性外激素 ③草原上的雄鸟发现天敌后
急速飞起,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④鸟类的鸣叫声所发出的信
息 ⑤猎豹等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 ⑥蜜蜂的舞
蹈行为 ⑦蜜蜂觅食常趋向黄色、蓝色以及反射紫外线的花朵 ⑧
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 ⑨萤火虫
的闪光 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
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信鸽千里传书  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
(1)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哪些?
提示:①④⑦⑨ 。
(2)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哪些?
提示:②⑤⑧⑩。
(3)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哪些?
提示:③⑥。
2. 请用箭头表示图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
提示:
3. 所有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吗?请作出判断并举例说明。
提示:并非所有的信息传递均具有双向性。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
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并不传递信息给草,此过程中信息传
递是单向的。
1. 关注信息传递的三个注意点
(1)生态系统的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环境。
(2)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和不同
种生物间,还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
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
级传递。
2. 判断信息种类的两种方法
1. 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箭毒蛙身上有
鲜艳的保护色;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
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的传
递(  )
A.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解析:  狗通过尿液和粪便的气味进行标记,属于化学信息;箭
毒蛙的保护色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
信息,舞蹈动作属于行为信息。
2. 欧洲草原上有一种蓝蝶,它的幼虫能够发出一种与蚂蚁幼虫相似的
气味,从而使得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孵化为成虫。下列对
于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信息
B. 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
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
C. 蓝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与蚂蚁之间可以通过化学信息相互联系
D. 蓝蝶幼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着寄生关系
解析:  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属于化学信
息,且这种化学信息可以吸引蚂蚁,A、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
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
淘汰,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
地孵化为成虫,两者之间不是寄生关系,D错误。
知识点(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
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 √ )
(2)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
( √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 ( √ )




探讨一 分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1. 根据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回答问题。
①海豚依靠“回声定位”实现的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
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③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
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
④昆虫分泌信息素,引诱异性个体
⑤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
的信息
⑥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或行为等捕食或躲避
上述实例中,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的是
;体现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作用的是 ;体现信息
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是 。

② 
③④ 
⑤⑥ 
探讨二 分析信息传递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2.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
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资料2 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
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
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
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
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根据以上资料概括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
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
提示: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
对有害动物的防治
的三种方法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
递的应用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
化学防治
C.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
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解析: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
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
2. (2024·湖南长沙高二期末)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都可防治农作物害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化学农药治理害虫,农药会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
B. 使用化学农药治理害虫,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并杀死害虫的
天敌
C. 采用生物防治,可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 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进行生物
防治
解析:  可以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种间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
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物理信息是
传递的信息;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属于 ;生物
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 。
(2)信息传递的三个要素是 。
(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①
;② ;③
信息还能够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

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
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与稳定 
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
害动物进行控制 
1.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公鸡争斗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属于行为信息
B. 当一只母豹呼唤它的幼崽时,发出的吼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C.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

D. 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来自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  公鸡争斗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是公鸡通过自己的特殊
行为向对手发出威吓、挑战等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当一
只母豹呼唤它的幼崽时,发出的吼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蝙
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
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非生物环境,
例如光、温度等,D错误。
2. 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
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 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 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
解析:  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
信息的影响。
3.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
A. 蜘蛛通过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来获得昆虫落网的信息
B. 自然界中,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 番茄的叶会产生有毒的化合物来驱逐啃食它的毛毛虫
D. 北极熊能闻到几千米外的冰雪层下面的猎物气味
解析:  自然界中,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
花,这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但不能体现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B符合题意。
4. 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是(  )
A.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B. 通过控制日照时间长短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D. 通过给黄麻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来提高其产量
解析: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诱捕或驱赶某些动
物,这是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A不符合题意;通过控制日照
时间长短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这是利用植物感知光照时长不同的
特点,属于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B不符合题意;利用昆虫信
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这是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C不符
合题意;通过给黄麻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来提高其产量,这
是植物激素的应用,不是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D符合题意。
5. 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
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
A. 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

B. 通过播放音乐和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C. 通过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 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
益的部分
解析:  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
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未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D
符合题意。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 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
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可能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
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
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
作,而不是颜色(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
引),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
来共同取食
B.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抗衡的现象
C.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
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
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
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
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 物理和化学信息 B. 行为和化学信息
C. 物理和营养信息 D. 物理和行为信息
解析:  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
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
突起是需要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
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
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是动物的特
殊行为,能够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镜子中的“小鸟”的物理和行为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
方向是(  )
A. 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 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 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 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是通过双方之间
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完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6.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
恰恰啼。”杜甫的诗中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蝴蝶的种群密度
B. 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来自生物内部或非生物环

C. 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

D.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
开信息传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蝴蝶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因此可以使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A正确;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
信息,物理信息除了来自生物内部还可来自非生物环境,B正确;
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以降低有害动
物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
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河南周口检测)在草原上有一种小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
生虫,但是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
化学物质,野牛才会安静地让小鸟取食,当有天敌靠近时,小鸟的
叫声和飞舞可提示野牛逃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两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只有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发出并在生物之间进行相互传递的
C. 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通常都能够传递信息,且信息传递往往是
双向的
D. 野牛和小鸟这两种生物通过捕食关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属于行为信
息,小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当有天敌靠近时,小
鸟的叫声可提示野牛逃跑,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可以由生物发出,也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可在生物之间传
递,也可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传递,B错误。信息传递发生在
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因此在同种或异种生物
之间通常都能够传递信息,且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正确。小
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当有天敌靠近时,小鸟的叫声和飞舞可
提示野牛逃跑,二者之间不是捕食关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
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图为
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 有直接关系。
行为
性激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
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
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
中涉及的信息有 ,同时
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关系,进而维
持生态系统的 。
繁衍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种间
平衡与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在鸟类巢寄生行为中,寄生生物和寄主之间在协同进化,寄生生物
通过一定的识别信息将卵产于寄生巢中,寄主通过增强对寄生卵的
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模型卵常被广泛用
于验证和测试寄主对外来寄生卵的识别能力。鸟类研究者尝试利用
模型卵来测试鸟类的卵识别能力,研究杜鹃(寄生生物)和其寄主
的行为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寄主通过物理信息识别杜鹃卵来防御巢寄生
B. 制作模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
C. 杜鹃和其寄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D. 用模型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寄主通过增强对杜鹃卵的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
被寄生的可能性,卵的颜色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制作模
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使模型卵和真卵高度
相似,B正确;杜鹃根据一定信息才将卵产于寄生巢中,而寄主通
过对寄生卵颜色、斑纹的识别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可见二者之
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模型卵和真卵高度相似,用模型
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
时会释放“求救信号”——顺-3-己烯醇,吸引害虫天敌前来驱避
害虫,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
顺-3-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提前激发自身的
免疫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题干可得出一条食物链:茶树→害虫→害虫天敌
B. 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害虫天敌和其他茶树可以识别该信号
C. 根据顺-3-己烯醇的作用特点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D. 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3-己烯醇,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属于生物防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题意显示,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
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可见题中
存在的食物链为茶树→害虫→害虫天敌,A正确;顺-3-己烯醇是
一种化学信号,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可吸引害
虫天敌前来驱避害虫,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
就能在体内生成“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可见,害虫天敌和其
他茶树可以识别该信号,B正确;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
己烯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
树,可见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是单向的,C错误;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3-己烯醇,可激发茶树的自身免疫响应,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这属于生物防治的内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多选)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以改变
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则下列属于“沟通”的是(  )
A. 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 捕食性萤火虫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
来,将之捕食
C. 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 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亲鸟(信息发出者)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
(信息接收者)的注意,亲鸟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
间的“沟通”,A符合题意;捕食性萤火虫(信息发出者)模拟
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信息接收者)前
来,捕食性萤火虫也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
通”,B符合题意;母土拨鼠(信息发出者)发出警告叫声,使
小土拨鼠(信息接收者)及时躲避天敌,母土拨鼠同样是有目的
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C符合题意;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老鼠跑动的声音,不是其主动发出的为了改变天敌行为的信息,不属于动物之间的“沟
通”,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多选)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体现了信息传递、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往往是双向的
B. 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是各种动植物总能量的10%~20%
C. 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D. 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该图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体现了信息传递
往往是双向的,无法体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A错误;
一般情况下,在食物链(网)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效率是10%~20%,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网),B错
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
能,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
分割,C正确;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
量的利用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某果园生态系统中,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实验,利用
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区分该群落与其他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群落的物种
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草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长期间种草菇使该生
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
增强,由此可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设计人工生态系
统的意义是 。
(2)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
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
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
位,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 功能,体现出的作
用是 。
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种群中雄蚊数量的方案:


信息传递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模拟雌
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消灭雄蚊的目的,
从而降低雄蚊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苹果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苹果的害虫,姬蜂是该害虫的
天敌。为研究苹果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
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苹果的挥发
物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
验随机选取50只姬蜂,观察姬蜂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
况,结果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挥发 物A 对照 物质 挥发 物B 对照 物质 挥发 物A 挥发
物B
结果/
只 35 15 43 7 17 33
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
结论是


丁原醇溶剂
苹果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来寻找食物;遭受
虫害后,产生的挥发物B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以抵抗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