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17:49:57

文档简介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知识点一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红树林具有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潜在价值也将逐渐展现
2.科研小组利用耐盐碱、耐旱、抗病等抗逆性较强的不同栽培稻,选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的改良作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栽培稻间基因种类的差别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抗逆性较强栽培稻的出现是其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C.“海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发生了生物的进化
D.用抗逆性强的栽培稻育种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3.三叶青为蔓生藤本植物,以根入药,喜凉爽气候,适宜在25 ℃左右环境下生长,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林下保护性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措施保护了三叶青的药材品质
B.该措施保护了三叶青的遗传多样性
C.该措施保护了三叶青的物种多样性
D.该措施保护了三叶青的基因库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4.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5.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6.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引入某种害虫的天敌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可行的措施
C.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繁殖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D.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7.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因其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故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江苏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8.在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               。
(2)红树林中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       。
(3)若潮间带受到轻微污染,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
(4)海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赤潮发生。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           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
(5)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我国已建立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9.(2021·辽宁高考15题)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10.(多选)下图是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C.外来物种入侵对鸟类生存的威胁比哺乳动物更大
D.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
11.(多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对珍稀物种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易地保护
C.用毒蛋白基因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启东蝶湖湿地生态公园引来了多种鸟类栖居繁衍,提高了本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12.江苏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块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达65.8万公顷,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盐城大丰沿海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B.有效控制工厂污水对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C.将世界各地的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易地保护
D.对丹顶鹤和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为探求不同耐盐草本植物是否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及对滨海盐碱地是否有改良效果,研究者选取了4种耐盐草本植物(T1田菁、T2苜蓿、T3苏丹革、T4碱蓬)进行试验研究,测量地上植株株高,同时对土壤速效氮进行分析。图1表示不同植物株高,图2表示不同处理下土壤速效氮的动态变化(CK为对照组)。
①从图1中可看出,旺盛期和收获期时                    植物的植株高度最高。从图1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从图2中可看出,4种植物处理的土壤速效氮总体含量呈    趋势,说明速效氮         。比较4种植物处理土壤结果,    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了土壤的氮素营养,与其是豆科植物有关,其根部可与    共生。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A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
2.B 不同栽培稻间基因种类的差别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抗逆性较强栽培稻的出现是环境选择的结果,B错误;“海水稻”选育过程中,耐盐碱强的个体被保留,不耐盐碱的个体被淘汰,导致耐盐碱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发生了生物的进化,C正确;利用抗逆性较强的栽培稻育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3.C 由于三叶青喜凉爽气候,林下保护种植为三叶青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护了它的药材品质,A正确;遗传多样性广义上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通常是指物种种内遗传的多样性,林下保护种植增加了它的数目,保护了三叶青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数目的多样性,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或生物圈而言的,三叶青是一个物种,不具有物种多样性,C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全部基因的总和,保护种植有利于增加三叶青的数目,故能保护三叶青的基因库,D正确。
4.D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绿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5.C 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植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更广泛,森林群落可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同时还可以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空间,A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的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生物生存空间锐减,减少了生物之间的交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C错误;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这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D正确。
6.D 合理引入某种害虫的天敌后,既可控制害虫,又可增加生物多样性,A正确;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属于就地保护,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可行的措施,B正确;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繁殖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且物种数量已经很少,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例如,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D错误。
7.B 互花米草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A正确;克氏原螯虾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属于生物入侵,B错误;从欧洲引入麋鹿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正确;丹顶鹤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江苏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8.(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物质循环 (3)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4)N、P等营养物质和阳光 (5)间接 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解析:(1)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很多,可以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若潮间带受到轻微污染,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4)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N、P等营养物质和阳光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5)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属于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9.B 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则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B正确;生物群落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错误;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
10.ABD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外来物种入侵对哺乳动物生存的威胁比鸟类更大,C错误;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D正确。
11.BD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可短时间内提高产量,但是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对珍稀物种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易地保护,B正确;用毒蛋白基因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启东蝶湖湿地生态公园引来了多种鸟类栖居繁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提高了本地生态系统稳定性,D正确。
12.(1)D (2)①田菁 这4种耐盐草本植物都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合理即可) ②下降 可被植物直接吸收 苜蓿 根瘤菌
解析:(1)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实施就地保护。(2)①从图1中曲线可看出,旺盛期和收获期时田菁的植株高度最高,且4种植物在盐碱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所以这4种耐盐草本植物都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②从图2中可看出,4种植物处理的土壤速效氮总体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速效氮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比较4种植物处理土壤结果,T2(苜蓿)处理组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在每一个生长期内都高于其他处理组,因此可推知,苜蓿处理组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了土壤的氮素营养,这是因为苜蓿根部可与根瘤菌共生。
1 / 3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导学 聚焦 1.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学习,学会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去阐明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2.认同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知识点(一)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圈内所有的            等,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类型 具体体现
直接价值 ①对人类有     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 ②有旅游观赏、     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间接价值 ①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②促进生态系统中     和     等方面的生态价值
潜在价值 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
4.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2)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3)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4)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
(5)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
探讨一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提高理解能力
1.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1)图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个层面?
(2)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遗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探讨二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
2.归类下列实例所体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①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 ②小白鼠可用于科学研究 ③种植水稻供人类食用 ④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⑤尚未清楚的野生生物的价值 ⑥古人创作出很多首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
上述实例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    ;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体现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的是    。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野生植物的什么价值?判断依据是什么?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分子水平
遗传多样
性(根本
原因)蛋白质多样性
(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
样性(体现生
物多样性)
(2)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与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  )
选项 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 层次
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物种多样性
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
C 江苏省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 多样性
D 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 遗传多样性
2.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75.2%,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高等植物659种,有以狍子为主的兽类25种,有鸟类88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狍子等兽类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少的物种
B.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生物间和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D.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3)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  )
(4)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
(5)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探讨 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据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思考并回答问题: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1)据表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据表中数据分析,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有哪些?
(4)有人说,为了保护野生生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分析
2.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点提醒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1.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
2.人类活动往往造成物种生活环境的整体性被割裂,栖息地碎片化。为了应对生境碎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人们采取建设生态保护走廊的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保护走廊为动植物的扩散、迁徙提供了通道
B.栖息地的碎片化、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C.建设生态保护走廊有利于物种的繁衍和保护
D.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1)生物多样性是                                        。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                                  。
(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价值是                                   。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将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动物园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药用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上
2.失控的森林大火烧毁了某地区大片森林。专家估计有超过生活在该森林中的2万只考拉丧生。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大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B.对该地区的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
C.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该森林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是由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3.古语中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说法,这是古代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雏形。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因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B.对行将灭绝的物种应进行易地保护
C.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可以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保护
4.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5.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藏羚羊的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我国建立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内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区内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组成相同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系统
2. 遗传信息  生境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时间
3.食用、药用 科学研究 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基因流动 协同进化
4.(1)√
(2)√
(3)× 提示: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
(5)×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互动探究
1.(1)提示: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遗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2)提示:由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其差异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由地雀C与地雀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地雀C与地雀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地雀C为新物种,则地雀C与地雀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2.②③⑥ ①④ ⑤
3.提示:直接价值。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说明野生植物对人类有直接的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学以致用
1.C 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受基因控制的,属于遗传多样性,A错误;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都是一个物种,属于遗传多样性,B错误;校园中的菊花和玫瑰是不同的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D错误。
2.A 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较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从而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错误,B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通过漫长的相互影响,形成生物多样性,C正确;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属于调节生态功能方面的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生存环境  环境污染  农业和林业品种单一化 
外来物种盲目引入
2. 原地  生态系统  物种  国家公园  原地 
异地  植物园  行将灭绝  精子库 ⑩基因库
3.(1)√
(2)× 提示:栖息地破碎化,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3)√
(4)× 提示: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
(5)× 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互动探究
 (1)提示:哺乳动物:偷猎和丧失栖息地。鸟类:丧失栖息地。
(2)提示:①禁止偷猎行为,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3)提示: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4)提示:不对。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禁止开发和利用濒危野生生物资源。
学以致用
1.C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会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
2.B 建设生态保护走廊为动植物的扩散、迁徙提供了通道,保证生物的正常生存环境,A正确;栖息地碎片化使得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生物多样性,B错误;应对生境碎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建设生态保护走廊有利于物种的繁衍和保护,C正确;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使分布在不同栖息地的同种生物能突破地理隔离限制,促进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4)就地保护
课堂演练
1.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B错误;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2.A 森林大火烧毁了该地区大片森林,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故该地区大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A正确;进行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森林大火,该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应该对该地区的考拉进行易地保护,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错误;该森林遭遇大火,短期内难以恢复,是由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3.D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
4.A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是将东北虎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是法制管理的措施,A符合题意。
5.D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内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正确;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物种组成也存在差异,C正确,D错误。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