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平方根(第1课时)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 平方根(第1课时)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22: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平方根
第1课时 平方根
课题 第1课时 平方根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2-5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简单的数的平方根. 2.了解平方根的性质. 3.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能用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5.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求解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解决下列问题。 教师展示课件。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4月26日,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其飞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1,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v2,v1,v2满足v12=gR,v22=2gR。 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如何求v1,v2呢? (教师板书:第1课时 平方根) 通过熟悉的问题情境,求正方形的边长,这是小学问题的引申,后面的追问涉及本节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出本课时知识较为自然.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 教师提问: 问题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3或3 师生活动:学生可能很快回答出这个数是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本题中没有限制所求的数是正数。 问题2:平方等于的数有几个?平方等于0的数呢? 学生:平方等于的数有和-,平方等于0的数是0.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3、、0分别叫做9,,0的平方根,你能总结出平方根的概念吗? 教师展示课件,导入概念并强调(加黑): 概念导入: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这就是说,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即9的平方根是3。 教师追问:根据上面的概念,思考一下,正数a的平方根怎么表示? 师生活动:简单思考交流后,学生一般能正确表达出来,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教师总结:正数a的平方根可表达式为:若x=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 (可将下图简单板书) 【探究2】平方根的性质 教师提问:3和-3,和-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互为相反数。 教师追问:(1)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 (2)0的平方根是多少? (3)负数有平方根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重点讨论负数为什么没有平方根,师补充总结。 学生讨论得出: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归纳总结】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不要丢掉负的平方根。 2.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探究3】开平方运算 教师提问: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平方的运算,叫做平方运算。反之,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的运算叫什么? 结论: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平方根”的概念,并让学生非常熟练地进行平方和平方根之间的互化,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平方根的概念;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观察、分析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平方根的文字说理及符号化的表达,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然后由题中的数据探索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个数。
【教材例题】 例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3)0.000 4;(4);(5)11。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教师板书一道例题书写过程,其余题目可由学生代表板书完成,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解:(1)因为=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 (2)因为,所以的平方根是,; (3)因为, 所以的平方根是,即; (4)因为,所以,; (5)。 例2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 (1)x2=0.25;(2)x2-144=0;(3)4x2=49;(4)25x2-36=0. 分析:(1)∵(±0.5)2=0.25,∴x=±0.5; (2)可以转化为x2=144; (3)可以转化为x2=; (4)可以转化为x2=. 然后依照(1)的形式进行计算,在变形的时候可以参照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 通过对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准确地书写表达,掌握正确的符号化语言。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进行解题训练.利用两者的结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使学生通过所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提升,并结合已学的知识,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 平方根 例 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的平方根是0 B.的平方根是 C.非负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 D.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答案:B 变式训练 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a+1 B. C.+1 D. 答案:D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 ②25的平方根是5; ③的平方根是; ④平方根等于0的数是0; ⑤64的平方根是8. A.1 B.2 C.3 D.4 答案:B 2.关于平方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数都有两个平方根,并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B.负数没有平方根. C.任何一个数只有一个平方根.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的平方根是7; (2)2是4的平方根; (3)-5是25的平方根; (4)64的平方根是±8; (5)-16的平方根是-4。 答案:(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2)√;(3)√;(4)√;(5)×,负数没有平方根. 4.若单项式2xmy3与3xym+n是同类项,则的值为 。 答案:2 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缺补漏。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反思总结: (1)如何正确理解“±”? (2)如何求平方根? (3)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4)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思路清晰,既巩固了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布置作业 课本P4练习和P7习题。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平方根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1)授课流程反思 要想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树立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 (2)讲授效果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平方根的概念教学和用求平方的运算求平方根,在讲解概念时应注意概念的自然引导和对概念的解释,特别是在x2=a中,x是a的平方根,这一点一定要强调清楚. (3)师生互动反思 通过师生间频繁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准确表述,并通过练习巩固掌握.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