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暑假巩固培优.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北方地区(暑假巩固培优.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09: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北京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等国家最高领导机构所在地,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全国的文化中心 D.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是我国伟大的首都,古代称“蓟”“幽州”。读北京市地形图,完成2﹣2小题。
2.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职能的是(  )
A.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4所双一流高校
B.北京是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C.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各部门都在北京办公
D.西单、王府井等地繁华热闹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黄土高原农村的真实写照。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如今“高原绿了,居民富了”,如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据此完成3﹣3小题。
3.黄土高原(  )
A.地表平坦开阔 B.地处西北地区
C.全年高温干燥 D.气候具有过渡性
4.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11日在北京召开,说明北京是中国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5.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已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中国哈尔滨成功举办。读“东北雪期始期、终期和积雪厚皮分布图”。关于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积雪厚度出现在漠河
B.最大积雪厚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
C.受纬度影响,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长
D.受地形影响,平原地区积雪厚度最大
6.下列关于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文化中心 D.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7.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A.布达拉宫、周庄古镇
B.故宫、颐和园
C.拙政园、秦始皇陵兵马俑
D.天坛、桂林山水
8.关于如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地理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是“黄土地”,乙地区是“黑土地”
B.甲地区种“春小麦”,乙地区种“冬小麦”
C.甲地区多“暖温带”,乙地区多“寒温带”
D.甲地区有“辽中南”,乙地区有“长三角”
9.2018年春节,北京市实行了严格的“限、禁”放烟花爆竹条例,这项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促进商业发展
C.增加节日气氛 D.解决交通拥堵
10.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符合北京市的是(  )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
B.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著名旅游景点有北戴河等
1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②地形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③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⑤热量充足,粮食单产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13.下列有关地理特征的描述,与东北地区相符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牛羊成群,一望无垠
C.白色荒漠,地球风库 D.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14.下列对东北三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红土地”分布广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
D.是干旱的宝地
15.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故事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地区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1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冷湿,在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
B.农作物一年二熟,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
C.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重工业摇篮”
D.近年来经济发展受阻,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区
共和国长子”指代东北地区,最早由毛泽东视察哈尔滨时提出,但辽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则是历史的选择。“一五”时期,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24个落在辽宁,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产自辽宁,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都诞生在辽宁,因此辽宁也有“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融情境,话原因〗
(1)如图辽宁省    资源丰富,这种资源属于    资源。
(2)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看数据,知更替〗
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
年份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东北合计
2010 4374.6 2746.2 3831.2 10952
2021 4229.4 2375.37 3125 9729.77
2022 4197 2347.69 3099 9643.69
(3)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逐渐    。
(4)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自然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年来,许多传统的优势产业受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日益陷入困境。
材料二: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中国云谷”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发展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等。云计算中心基地的云储存对电的消耗比较大,数据中心需要不断地降温以达到恒温的环境。哈尔滨市电力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拥有哈工大等51所高等院校,人才储备丰富,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材料三:下图示意东北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及哈尔滨气候资料。
(1)结合图文材料,说出哈尔滨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其气候特点。
(2)据图判断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并说出形成该工业结构特点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在哈尔滨建设“中国云谷”的有利条件。(写两条)
(4)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任重道远,请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可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开一片片”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这句信天游歌词曾用来形容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陕北地区根据地势差异合理布局农林牧用地,同时推广农业技术促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图1为陕西省沿109°E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为陕北地区农业布局示意图。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图3为北京地区示意图。
(1)陕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明显。陕北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关中地区的农业类型以    为主,陕南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2)“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反映了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由“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3)图2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是    (填字母)。
(4)流经北京的永定河和潮白河最终注入D    (海域名称),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的地势特点是    。北京境内有多条河流,但北京的水资源依然非常紧缺,试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各答一点)。
(5)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众多,试列举一例: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图1为“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1)“三区四带”中东北森林带大致范围是长白山、    (山脉名称)。
(2)北方防沙带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说明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024年11月28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见证了一历史性的时刻:随着最后一株玫瑰幼苗稳稳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界被一条绿色的防护带紧紧环绕,标志着“锁边合龙”的伟大构想成为现实(图2)。3046千米“锁边”工程,给“死亡之海”戴上绿色“围脖”。
(3)“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采取方式之一是工程治沙,在沙地上插进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打上草方格。草方格(图5),被称为中国人的治沙“魔方”。说出草方格的作用。
三江源地区(图3)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
(4)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说明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影响。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图4为当地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图6为拍摄的两幅梯田图片。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荒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沟道道坝。秃峁峁变绿海,沟道道赛江南。”一曲悠扬的信天游回荡在陕北的沟沟峁峁间,讲述着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奇迹。
(5)根据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6)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与外环式梯田相比,简要分析内环式梯田的优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北京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等国家最高领导机构所在地,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全国的文化中心 D.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考点】首都的城市职能;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答案】A
【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解答】解: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题目材料反映了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北京是我国伟大的首都,古代称“蓟”“幽州”。读北京市地形图,完成2﹣2小题。
2.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职能的是(  )
A.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4所双一流高校
B.北京是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C.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各部门都在北京办公
D.西单、王府井等地繁华热闹
【考点】首都的城市职能.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答案】C
【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解答】解: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题目材料能反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的是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各部门都在北京办公。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黄土高原农村的真实写照。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如今“高原绿了,居民富了”,如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据此完成3﹣3小题。
3.黄土高原(  )
A.地表平坦开阔 B.地处西北地区
C.全年高温干燥 D.气候具有过渡性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答案】D
【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因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解答】解:黄土高原地表特点是沟壑纵横,该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4.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11日在北京召开,说明北京是中国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考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答案】B
【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解答】解:读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全国两会”在首都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政治中心的城市职能,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决策机关都在北京,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地理特征,认真读题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即可。
5.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已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中国哈尔滨成功举办。读“东北雪期始期、终期和积雪厚皮分布图”。关于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积雪厚度出现在漠河
B.最大积雪厚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
C.受纬度影响,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长
D.受地形影响,平原地区积雪厚度最大
【考点】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解答】解:最大积雪厚度为58厘米,出现在延吉,A错误;
最大积雪厚度并非自南向北逐渐减小,漠河的最大积雪厚度比南部的大部分城市厚,B错误;
因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东北地区受纬度影响,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长,C正确;
积雪厚度最大的延吉位于山地地区,并非平原地区,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6.下列关于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文化中心 D.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考点】首都的城市职能;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或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大多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解答】解: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故选:B。
【点评】考查北京市的城市职能,要理解记忆.
7.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A.布达拉宫、周庄古镇
B.故宫、颐和园
C.拙政园、秦始皇陵兵马俑
D.天坛、桂林山水
【考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答案】B
【分析】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解答】解: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市的文化遗产,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8.关于如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地理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是“黄土地”,乙地区是“黑土地”
B.甲地区种“春小麦”,乙地区种“冬小麦”
C.甲地区多“暖温带”,乙地区多“寒温带”
D.甲地区有“辽中南”,乙地区有“长三角”
【考点】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华北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解答】解:乙地区是华北平原,主要是“黄土地”,种“冬小麦”,大部分属于“暖温带”;甲地区是东北平原,主要是“黑土地”,种植“春小麦”,北部属于“寒温带”。
故选:B。
【点评】本题对比考查了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概况,对比记忆有利于提高效率。
9.2018年春节,北京市实行了严格的“限、禁”放烟花爆竹条例,这项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促进商业发展
C.增加节日气氛 D.解决交通拥堵
【考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分布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另外还形成城市烟雾,影响可见度;并且会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当然,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不止产生这两种有害的气体,像没有燃尽的火药以及剩下的灰尘都是一种污染。由此可见,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所释放的有害物质给空气造成污染。
【解答】解:禁放、限放烟花爆竹,主要是考虑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大气污染,北京市实行了严格的“限、禁”放烟花爆竹条例,这项举措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空气质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市环境问题的保护,理解解答即可。
10.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符合北京市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答案】B
【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解答】解:北京市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从四幅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看出,B地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11.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
B.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著名旅游景点有北戴河等
【考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答案】B
【分析】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解答】解:A、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故A不符合题意;
B、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故B符合题意;
C、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故C不符合题意;
D、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西部,距北京、天津等地只有2﹣3小时车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北京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1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②地形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③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⑤热量充足,粮食单产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考点】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农业.
【答案】A
【分析】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优势条件有: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其中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
【解答】解:东北三省分布着广阔的黑土,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①正确;地形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正确;东北三省人少地多,本地粮食消费少,③正确;农业科技水平高,使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④正确;但同时该地区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⑤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13.下列有关地理特征的描述,与东北地区相符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牛羊成群,一望无垠
C.白色荒漠,地球风库 D.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考点】东北三省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地区的黑土地质量优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在这片广袤的沃野上,人们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农田耕种和粮食种植。
【解答】解:东北地区地形多样,山脉环绕,河流众多,如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山脉,以及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同时,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壤肥沃,因此有“沃野千里”之称,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4.下列对东北三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红土地”分布广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
D.是干旱的宝地
【考点】东北三省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解答】解:东北地区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大、小兴安岭和辽东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东北平原。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东北地区有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黑土地”分布广;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综合分析,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东北三省的概况,理解作答。
15.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故事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地区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考点】东北三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科学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解答】解: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由于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华北平原的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地处中温带,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区,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相关知识,难度适宜。
1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冷湿,在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
B.农作物一年二熟,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
C.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重工业摇篮”
D.近年来经济发展受阻,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考点】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解答】解: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在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故A正确;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故B错误;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重工业摇篮”,故C正确;近年来经济发展受阻,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概况,掌握其气候、作物熟制及资源等,理解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区
共和国长子”指代东北地区,最早由毛泽东视察哈尔滨时提出,但辽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则是历史的选择。“一五”时期,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24个落在辽宁,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产自辽宁,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都诞生在辽宁,因此辽宁也有“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融情境,话原因〗
(1)如图辽宁省 铁矿  资源丰富,这种资源属于 非可再生  资源。
(2)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看数据,知更替〗
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
年份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东北合计
2010 4374.6 2746.2 3831.2 10952
2021 4229.4 2375.37 3125 9729.77
2022 4197 2347.69 3099 9643.69
(3)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逐渐 减少  。
(4)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自然原因。
【考点】东北三省人口与城市分布;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铁矿;非可再生;
(2)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
(3)减少;
(4)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
【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解答】解:(1)根据图例,辽宁省铁矿资源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读题干可知,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24个落在辽宁,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产自辽宁,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都诞生在辽宁,故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为能够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原因是辽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
(3)根据表格,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逐渐减少。
(4)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自然原因是所处的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
故答案为:
(1)铁矿;非可再生;
(2)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
(3)减少;
(4)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
【点评】本大题以“东北老工业区图”和“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原因、人口变化的自然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年来,许多传统的优势产业受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日益陷入困境。
材料二: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中国云谷”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发展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等。云计算中心基地的云储存对电的消耗比较大,数据中心需要不断地降温以达到恒温的环境。哈尔滨市电力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拥有哈工大等51所高等院校,人才储备丰富,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材料三:下图示意东北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及哈尔滨气候资料。
(1)结合图文材料,说出哈尔滨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其气候特点。
(2)据图判断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并说出形成该工业结构特点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在哈尔滨建设“中国云谷”的有利条件。(写两条)
(4)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任重道远,请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考点】东北三省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
(3)气温低,低温时间长,气候环境及地理优势明显、能源电力充足、高校人才集中;
(4)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等。
【分析】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解答】解:(1)读图可知,东北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工业中以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等重化工业为主,形成此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原因是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利于重化工业发展。
(3)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低温时间长,气候环境及地理优势明显、能源电力充足、高校人才集中为哈尔滨建设“中国云谷”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东北重工业基地振兴的合理建议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等。
故答案为:
(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
(3)气温低,低温时间长,气候环境及地理优势明显、能源电力充足、高校人才集中;
(4)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等。
【点评】本大题以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为材料,涉及东北地区的气候、农业、工业等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可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开一片片”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这句信天游歌词曾用来形容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陕北地区根据地势差异合理布局农林牧用地,同时推广农业技术促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图1为陕西省沿109°E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为陕北地区农业布局示意图。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图3为北京地区示意图。
(1)陕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明显。陕北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高原  ,关中地区的农业类型以 种植业  为主,陕南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水稻  。
(2)“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反映了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过度开垦  ;由“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
(3)图2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是 cb  (填字母)。
(4)流经北京的永定河和潮白河最终注入D 渤海  (海域名称),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的地势特点是 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境内有多条河流,但北京的水资源依然非常紧缺,试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各答一点)。
(5)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众多,试列举一例: 故宫  。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答案】(1)高原;种植业;水稻;
(2)过度开荒;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cb;
(4)渤海;西北高东南低;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水量不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较大;水利用率低和污染现象较严重;
(5)故宫。
【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因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解答】解:读图可知,(1)陕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明显。陕北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关中地区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为主,陕南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2)“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反映了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由“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图2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是cb。
(4)流经北京的永定河和潮白河最终注入D渤海,北京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东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较平坦。北京境内有多条河流,但北京的水资源依然非常紧缺的原因有: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水量不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较大;水利用率低和污染现象较严重。
(5)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
故答案为:
(1)高原;种植业;水稻;
(2)过度开荒;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cb;
(4)渤海;西北高东南低;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河流水量不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较大;水利用率低和污染现象较严重;
(5)故宫。
【点评】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涉及黄土高原的位置,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图1为“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1)“三区四带”中东北森林带大致范围是长白山、 小兴安岭  (山脉名称)。
(2)北方防沙带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说明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024年11月28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见证了一历史性的时刻:随着最后一株玫瑰幼苗稳稳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界被一条绿色的防护带紧紧环绕,标志着“锁边合龙”的伟大构想成为现实(图2)。3046千米“锁边”工程,给“死亡之海”戴上绿色“围脖”。
(3)“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采取方式之一是工程治沙,在沙地上插进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打上草方格。草方格(图5),被称为中国人的治沙“魔方”。说出草方格的作用。
三江源地区(图3)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
(4)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说明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影响。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图4为当地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图6为拍摄的两幅梯田图片。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荒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沟道道坝。秃峁峁变绿海,沟道道赛江南。”一曲悠扬的信天游回荡在陕北的沟沟峁峁间,讲述着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奇迹。
(5)根据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6)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与外环式梯田相比,简要分析内环式梯田的优势。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答案】(1)小兴安岭;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3)草方格能够减弱风力,使沙子固定得更稳,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4)三江源地区水源会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5)坡脚采取了建挡土坝、护坡等治理措施;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种草;
(6)内环式梯田优势: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储蓄水源;截留泥沙。
【分析】(1)“三区四带”中东北森林带大致范围是长白山、小兴安岭。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距海较远;并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3)草方格能够减弱风力,使沙子固定得更稳,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4)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5)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有坡脚采取了建挡土坝、护坡等治理措施;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种草。
(6)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优势是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储蓄水源;截留泥沙。
【解答】解:(1)东北森林带大致范围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山脉,与长白山共同构成东北森林带的重要部分。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上山脉的重重阻挡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草方格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弱风沙的侵蚀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
(4)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以下影响:三江源地区水源会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等。
(5)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有:坡脚采取了建挡土坝、护坡等治理措施;缓坡修筑梯田,减缓坡面径流速度,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陡坡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6)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优势在于内环式梯田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能够更好地截留雨水和泥沙,泥沙淤积使黄土高原趋于平缓,更有利于保持水土;同时,形成的微型湖泊可以储存水资源,为农业生产等提供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
(1)小兴安岭;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3)草方格能够减弱风力,使沙子固定得更稳,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4)三江源地区水源会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5)坡脚采取了建挡土坝、护坡等治理措施;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种草;
(6)内环式梯田优势: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储蓄水源;截留泥沙。
【点评】本大题以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林区、西北地区的气候、治理措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