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为青藏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西藏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绵羊
B.主要农业类型是种植业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D.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河谷地带的首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3.下列对青藏地区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三山夹两盆
C.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4.小明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
A.不要忘了带防晒霜、太阳帽
B.暑期高温,少带衣物,单衣、单裤足够了
C.你们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D.记得买几张野生藏羚羊皮回来
5.青藏地区农田大多分布在河谷或盆地中,原因是河谷或盆地( )
A.光热较充足 B.热量较充足
C.植被条件好 D.矿产资源丰富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7.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地理事物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B.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气候深受夏季风的影响,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是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大河的发源地
8.读图,图中所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D河流有发达的绿洲农业
B.C铁路沿线黄土深厚,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C.该区有石油、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D.B省内的三江源地区有“中华水塔”美誉
9.青藏高原的特点是( )
A.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B.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C.海拔最高,山势雄浑、终年积雪
D.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10.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珠江、闽江
C.长江、黄河、怒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11.青藏地区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凉爽,冬季严寒
B.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C.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D.生长期短
12.藏羚羊被称为“雪域精灵”,藏羚羊体质充分适应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下列体质特征适应自然环境,匹配不合理的是( )
A.羊毛白天温度高时隔热,夜间温度低时挡风寒——气温日较差大
B.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运氧能力强——空气稀薄
C.绒毛厚实保暖——高寒
D.常隐藏在岩穴或者匿伏在小浅坑,只露出头部——多大风、寒冷
13.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位于(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云南省 D.四川省
14.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是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
D.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是植树种草
15.国庆长假期间西安的小明乘坐通往拉萨的火车,游览了青藏高原壮丽的景色。下面是他回来后向同学的描述,其中有误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途中经过有“聚宝盆”之称的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C.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16.为了保护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青藏铁路部分路段以桥代路
C.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D.大力挖掘冬虫夏草,提高经济收入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湿地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洼地。三江源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材料二:图1为青藏地区示意图,图2为东北地区示意图。
(1)青藏地区因 ,气候寒冷;东北地区因 ,气候寒冷。受气候的影响。两地的作物熟制多为 。
(2)“三江源”中的三条河流,为国际河流的是 ;“三江平原”中的三条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均填序号及名称)
(3)近年来,两地湿地均面临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出现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三江平原也存在湿地面积锐减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4)东北和青藏地区农产品均品质优良,其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其中青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相比于东北地区,其农产品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5)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列举两条湿地的生态价值。
18.青藏地区湿地广布,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某学校地理研学团队对青藏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如图为青藏地区示意图及青藏传统民居碉房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地形以 为主,其范围是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同学们准备了太阳镜和氧气瓶,请任选一种物品说明选择理由: 。
(3)为了抵御 ,学生们夜晚住在用石块垒砌的碉房里。第二天,研学团队观察到该区域内有些河流最终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因此推断这些河流是 流河。
(4)设立三江源、青海湖两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的意义在于: 。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11月,青海省尖扎县气候寒冷已入冬,但大棚内种植的火龙果、香蕉等热带水果长势喜人。热带水果高原种植栽培技术,让尖扎县的火龙果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挂果。由于使用清洁水源灌溉,这里的热带水果口感更加鲜美。
(1)青海省尖扎县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处地势第 级阶梯。
(2)材料中所提及的清洁水源是 。
(3)该地居民所穿藏袍厚重宽大、可脱一袖系于腰间,是为适应高原地区 的气候特点。
(4)从地理角度分析尖扎县发展热带水果种植的意义,并指出可能面临的挑战。
20.主题探究:我国两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区域发展优势鲜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任务1:自然环境差异
(1)说出两地区各自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写出①地区从A到B自然景观的变化。
探究任务2:农业发展的适应性选择
(2)结合图中信息,归纳两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并列举②地区畜种牦牛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表现。
探究任务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别说出两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探究任务4: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两地共同的清洁能源是 ,举例说明该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第九章 青藏地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为青藏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西藏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绵羊
B.主要农业类型是种植业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D.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主要作物为小麦、青稞、大麦、豌豆、马铃薯等,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身体强壮;青藏地区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答】解: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大麦、豌豆、马铃薯等,畜种主要有牦牛。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2.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河谷地带的首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耸,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解答】解: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同时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3.下列对青藏地区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三山夹两盆
C.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屋脊,这里雪山冰川林立,拥有独特高寒景观,也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解答】解: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准确描述了其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特点;“地势坦荡,一望无际”多用来形容内蒙古高原的景观;“山环水绕,平原居中”描述的是东北地区的景观。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4.小明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
A.不要忘了带防晒霜、太阳帽
B.暑期高温,少带衣物,单衣、单裤足够了
C.你们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D.记得买几张野生藏羚羊皮回来
【考点】青藏人民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
【解答】解:到青藏地区旅游时,由于当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防晒霜、太阳帽是必需物品。故A正确;当地暑假凉爽,昼夜温差大,需要带点比较厚的衣服。故B错误;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要经过专业训练、并且身体素质要非常好,不能随便攀登。故C错误;藏羚羊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伤害和交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青藏地区农田大多分布在河谷或盆地中,原因是河谷或盆地( )
A.光热较充足 B.热量较充足
C.植被条件好 D.矿产资源丰富
【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解答】解: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只有河谷或盆地地带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业发展,形成河谷农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农业.
【答案】B
【分析】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主要作物为小麦、青稞、大麦、豌豆、马铃薯等,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身体强壮;青藏地区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答】解: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大麦、豌豆、马铃薯等,畜种主要有牦牛。
故选:B。
【点评】考查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7.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地理事物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B.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气候深受夏季风的影响,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是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大河的发源地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多,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是多高寒草场,因此多发展畜牧业;由于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解答】解: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大部分地区被雪山连绵;受地形地势等影响,青藏地区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大河的发源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8.读图,图中所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D河流有发达的绿洲农业
B.C铁路沿线黄土深厚,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C.该区有石油、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D.B省内的三江源地区有“中华水塔”美誉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热能、谁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B省内的三江源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解答】解:读图可知,D是雅鲁藏布江谷地,该地区河谷农业发达;C沿线是青藏地区,黄土深厚,沟壑纵横形容的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但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烧石油会污染环境。B是青海省,该省区的三江源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结合选项分析作答即可。
9.青藏高原的特点是( )
A.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B.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C.海拔最高,山势雄浑、终年积雪
D.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解答】解: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山势雄浑、终年积雪;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植被稀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高原的概况,牢记四大高原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0.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珠江、闽江
C.长江、黄河、怒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考点】三江源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河流的分布.
【答案】D
【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解答】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知识点简单,牢记即可.
11.青藏地区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凉爽,冬季严寒
B.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C.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D.生长期短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C
【分析】依据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为充足等优势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特征。
12.藏羚羊被称为“雪域精灵”,藏羚羊体质充分适应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下列体质特征适应自然环境,匹配不合理的是( )
A.羊毛白天温度高时隔热,夜间温度低时挡风寒——气温日较差大
B.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运氧能力强——空气稀薄
C.绒毛厚实保暖——高寒
D.常隐藏在岩穴或者匿伏在小浅坑,只露出头部——多大风、寒冷
【考点】青藏的主要农牧产品;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所以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
【解答】解: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藏羚羊生活在青藏地区,充分适应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藏羚羊常隐藏在岩穴或者匿伏在小浅坑,只露出头部,与藏羚羊性情胆小有关,与“多大风、寒冷”无关,D匹配不合理。藏羚羊的绒毛厚实保暖,适应高寒的气候环境;羊毛可在白天温度高时助其隔热,夜间温度低时挡风寒,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藏羚羊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运氧能力强,适应青藏地区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ABC匹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13.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位于(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云南省 D.四川省
【考点】青海省.
【答案】B
【分析】三江源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河流都发源于青海省,因此青海省被称为江河之源。
【解答】解:“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故选项A.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海省是江河源头。了解一下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14.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是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
D.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是植树种草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解答】解:青藏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是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植树种草等。
故选:B。
【点评】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
15.国庆长假期间西安的小明乘坐通往拉萨的火车,游览了青藏高原壮丽的景色。下面是他回来后向同学的描述,其中有误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途中经过有“聚宝盆”之称的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C.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解答】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而不是面积最大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其余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考查部分地形区的特点,认真分析解答。
16.为了保护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青藏铁路部分路段以桥代路
C.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D.大力挖掘冬虫夏草,提高经济收入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建青藏铁路时以桥带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大力开采冬虫夏草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修建青藏铁路时以桥带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治理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理解回答即可。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湿地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洼地。三江源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材料二:图1为青藏地区示意图,图2为东北地区示意图。
(1)青藏地区因 海拔高 ,气候寒冷;东北地区因 纬度高 ,气候寒冷。受气候的影响。两地的作物熟制多为 一年一熟 。
(2)“三江源”中的三条河流,为国际河流的是 ③澜沧江 ;“三江平原”中的三条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④黑龙江 。(均填序号及名称)
(3)近年来,两地湿地均面临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出现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全球气候变暖 ;三江平原也存在湿地面积锐减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过渡开荒 。
(4)东北和青藏地区农产品均品质优良,其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 。其中青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青稞 。相比于东北地区,其农产品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
(5)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列举两条湿地的生态价值。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海拔高;纬度高;一年一熟;(2)③澜沧江;④黑龙江;(3)全球气候变暖;过渡开荒;(4)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青稞;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利于进行光合作用;(5)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水源丰富,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受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原因的影响,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青藏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东北地区因纬度高,气候寒冷。受气候的影响。两地的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一熟。
(2)“三江源”中的三条河流,为国际河流的是③澜沧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条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④黑龙江。
(3)近年来,两地湿地均面临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出现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三江平原也存在湿地面积锐减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过渡开荒。
(4)东北和青藏地区农产品均品质优良,其共同的有利条件是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青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相比于东北地区,其农产品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5)结合所学知识,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海拔高;纬度高;一年一熟;(2)③澜沧江;④黑龙江;(3)全球气候变暖;过渡开荒;(4)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青稞;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利于进行光合作用;(5)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8.青藏地区湿地广布,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某学校地理研学团队对青藏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如图为青藏地区示意图及青藏传统民居碉房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地形以 高原 为主,其范围是 横断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祁连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同学们准备了太阳镜和氧气瓶,请任选一种物品说明选择理由: 氧气瓶,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 。
(3)为了抵御 寒冷 ,学生们夜晚住在用石块垒砌的碉房里。第二天,研学团队观察到该区域内有些河流最终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因此推断这些河流是 内 流河。
(4)设立三江源、青海湖两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的意义在于: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江源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高原;横断;祁连;
(2)氧气瓶,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
(3)寒冷;内;
(4)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青海省有三江源、青海湖2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其设立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以高原为主,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祁连山以南。
(2)青藏地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学生容易因缺氧产生高原反应,需要带氧气瓶。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作用强,需要带太阳镜防紫外线。
(3)青藏地区海拔高,白天太阳辐射作用强,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夜晚住进碉房抵抗寒冷;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没能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该区域有些河流流入青海湖,没能流入海洋属于内流河。
(4)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设立三江源、青海湖两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1)高原;横断;祁连;
(2)氧气瓶,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
(3)寒冷;内;
(4)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以西藏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11月,青海省尖扎县气候寒冷已入冬,但大棚内种植的火龙果、香蕉等热带水果长势喜人。热带水果高原种植栽培技术,让尖扎县的火龙果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挂果。由于使用清洁水源灌溉,这里的热带水果口感更加鲜美。
(1)青海省尖扎县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青藏地区 ,地处地势第 一 级阶梯。
(2)材料中所提及的清洁水源是 高山冰雪融水 。
(3)该地居民所穿藏袍厚重宽大、可脱一袖系于腰间,是为适应高原地区 昼夜温差大 的气候特点。
(4)从地理角度分析尖扎县发展热带水果种植的意义,并指出可能面临的挑战。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青藏地区;一
(2)高山冰雪融水;
(3)昼夜温差大;
(4)增加居民收入;丰富农业种植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挑战:冬季维持大棚温度成本高;种植技术仍有难题;运输成本高且保鲜困难。
【分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层薄,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区域。同时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解答】解:(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青海省位于青藏地区,而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所以青海省尖扎县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地处地势第一级阶梯。
(2)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这里使用清洁水源灌溉,结合当地实际,这种清洁水源最可能是高山冰雪融水。
(3)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藏袍厚重宽大、可脱衣袖系于腰间,方便在气温变化时调节体温,适应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4)尖扎县发展热带水果种植的意义有增加居民收入;丰富农业种植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挑战:冬季维持大棚温度成本高;种植技术仍有难题;运输成本高且保鲜困难。
故答案为:
(1)青藏地区;一(2)高山冰雪融水;(3)昼夜温差大;(4)增加居民收入;丰富农业种植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挑战:冬季维持大棚温度成本高;种植技术仍有难题;运输成本高且保鲜困难。
【点评】本大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青藏地区的气候、青藏地区的农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0.主题探究:我国两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区域发展优势鲜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任务1:自然环境差异
(1)说出两地区各自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写出①地区从A到B自然景观的变化。
探究任务2:农业发展的适应性选择
(2)结合图中信息,归纳两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并列举②地区畜种牦牛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表现。
探究任务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别说出两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探究任务4: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两地共同的清洁能源是 太阳能和风能 ,举例说明该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等 。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森林——草原——荒漠;
(2)共同条件:广阔的草地资源(图中两地区均有大面积草地分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3)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
青藏地区:冻土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
(4)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等。
【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降水分配不均。
【解答】解:(1)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受海陆位置的影响,①地区从A到B自然景观的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
(2)由图可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草地为主,其发展畜牧业的共同条件:广阔的草地资源。毛长皮厚;②青藏地区畜种牦牛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表现是体矮身健,全身覆盖厚重长毛 ,有效抵御严寒和风雪。紧凑体型与短小四肢 ,减少热量散失;宽大的圆形蹄子适应崎岖地形和积雪行走。
(3)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污染、沙城暴频发等问题;青藏地区:青藏高原以高寒草甸为主,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严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问题。还有冻土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
(4)两地共同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充足。西北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能丰富;青藏地区海拔高,风力大。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风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光伏发电等等。风能用于风力发电、通风换气 、衣物干燥 等。
故答案为:
(1)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森林——草原——荒漠;
(2)共同条件:广阔的草地资源(图中两地区均有大面积草地分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3)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
青藏地区:冻土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
(4)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等。
【点评】本大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地区地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农业、生态环境、能源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