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在世界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在世界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09: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热 中国在世界中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
A.洗涮物品过量用水
B.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D.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2.我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为(  )
A.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B.经济发展速度慢,底子薄
C.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D.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上升
3.快递包装产生大量的包装纸、不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能减少该问题的做法是(  )
①适度包装
②用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包装
③分类回收
④随意使用包装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5.利用手机下单,随时租借、随时归还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关于这种绿色出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低碳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B.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
C.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D.侵占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
B.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D.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7.下列能够体现我国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建设 B.神舟十号飞船升空
C.青藏铁路通车 D.中国维和部队的建立
8.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B.“神舟十五号”发射升空
C.“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规划
D.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
9.我国坚定(  )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不冲突、不对抗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
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不能没有中国
C.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治理环境污染还不迟
11.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B.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
C.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D.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2.读“我国各经济特区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广东厦门,②为福建汕头
B.③为广东深圳,④为广西珠海
C.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
D.⑥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3.中国在移动时代的新四大发明一微信、WiFi万能钥匙、共享单车、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整个世界。这说明我国(  )
A.交通运输便利 B.工业基础雄厚
C.制造产业发达 D.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14.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应对新冠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D.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相对丰富
15.为了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战略规划是(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崛起
④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因地制宜,改造旧村庄、新建新村庄
B.进行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的有效治理
C.进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
D.大兴土木,高标准建设美丽村庄
17.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之症,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①资金不足 ②地形地势复杂 ③自然资源不足 ④技术人才匮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8.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B.“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
C.“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规划
D.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
19.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以下对中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发达国家,地大物博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中国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新冠疫情
D.抗击疫情,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为了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战略规划是(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热 中国在世界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
A.洗涮物品过量用水
B.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D.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考点】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答案】D
【分析】这是关于环保节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只要符合该理念的做法都是正确的,据此对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BCD四个选项中,“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洗刷物品过量用水”都不符合“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的倡议。只有选项D,“随手关灯,人走灯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对节约能源措施的理解,此类问题要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分析解答.
2.我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为(  )
A.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B.经济发展速度慢,底子薄
C.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D.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上升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A
【分析】所谓可持续发展,按照国际上现在通常的解释,是“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入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七十年代由生态环境学家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而提出的一个关于发展的全新概念,据此分析各选项即可。
【解答】解: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第一是人口众多。我国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第二是资源相对贫乏。我国许多重要资源,如森林、矿产、耕地等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很多城市和农村面临缺水威胁;加之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能源利用效率仅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走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观察选项只有A符合该特征。
故选:A。
【点评】考查了依照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要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3.快递包装产生大量的包装纸、不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能减少该问题的做法是(  )
①适度包装
②用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包装
③分类回收
④随意使用包装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A
【分析】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解答】解:快递包装产生大量的包装纸、不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减少该问题的是:①适度包装,②用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包装,③分类回收;而④大量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浪费资源;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理解答题即可。
4.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B
【分析】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
【解答】解:AC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D的做法必然会破会资源;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5.利用手机下单,随时租借、随时归还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关于这种绿色出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低碳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B.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
C.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D.侵占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
【考点】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D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解答】解:“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绿色出行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
B.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D.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配对题.
【答案】D
【分析】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
【解答】解: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
7.下列能够体现我国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建设 B.神舟十号飞船升空
C.青藏铁路通车 D.中国维和部队的建立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答案】D
【分析】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解答】解:中国维和部队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理解记忆即可.
8.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B.“神舟十五号”发射升空
C.“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规划
D.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D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渐渐摆脱了以往的“弱国”心态,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解答】解: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一带一路”的宏伟规划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高科技发展的水平;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理解记忆即可。
9.我国坚定(  )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不冲突、不对抗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考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答案】D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渐渐摆脱了以往的“弱国”心态,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解答】解: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责任。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
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不能没有中国
C.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治理环境污染还不迟
【考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答案】D
【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绝不能等到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
【解答】解:A.B.C.所叙述的内容观点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牢记中国的国情,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11.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B.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
C.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D.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
【专题】简答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解答】解: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定要采取措施避免破坏环境;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禁止烧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为了保护多条大江源头,设立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故选:B。
【点评】考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要理解记忆。
12.读“我国各经济特区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广东厦门,②为福建汕头
B.③为广东深圳,④为广西珠海
C.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
D.⑥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考点】五大经济特区的建设.
【答案】C
【分析】我国的经济特区有: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其中,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解答】解:A、①为福建厦门,②为福建福州。故不符合题意。
B、③为深圳,④珠海。故不符合题意。
C、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故符合题意。
D、海南省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特区等知识点。
13.中国在移动时代的新四大发明一微信、WiFi万能钥匙、共享单车、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整个世界。这说明我国(  )
A.交通运输便利 B.工业基础雄厚
C.制造产业发达 D.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工业及其区位分析;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结合过程。
【解答】解:“微信、WiFi 万能钥匙、共享单车、支付宝”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内容,它们的发展说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14.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应对新冠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D.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相对丰富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A
【分析】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被世界所认可。
【解答】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已向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应对新冠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抗疫经验相对丰富。A错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故选:A。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基本的政治观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处于重要地位”。
15.为了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战略规划是(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崛起
④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西北地区的开发.
【专题】配对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受地理位置、资源、基础条件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解答】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落后。为了加速西北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实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些都是改善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的举措,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善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的举措,理解答题即可。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因地制宜,改造旧村庄、新建新村庄
B.进行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的有效治理
C.进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
D.大兴土木,高标准建设美丽村庄
【考点】地理常识.
【专题】简答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
【答案】D
【分析】建设美丽乡村,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解答】解:A、因地制宜,改造旧村庄、新建新村庄,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相符,故不合题意;
B、进行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的有效治理,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相符,故不合题意;
C、进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相符,故不合题意;
D、大兴土木,高标准建设美丽村庄,浪费资源,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不相符,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依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17.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之症,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①资金不足 ②地形地势复杂 ③自然资源不足 ④技术人才匮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考点】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解答】解: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金、技术不足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发展经济,国家实施了西部开发战略。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解答.
18.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B.“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
C.“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规划
D.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渐渐摆脱了以往的“弱国”心态,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解答】解: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一带一路”的宏伟规划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高科技发展的水平;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理解记忆即可。
19.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以下对中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发达国家,地大物博
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中国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新冠疫情
D.抗击疫情,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A
【分析】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被世界所认可。
【解答】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已向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应对新冠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抗疫经验相对丰富。A错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担当。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基本的观点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处于重要地位”。
20.为了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战略规划是(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受地理位置、资源、基础条件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解答】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落后。为了加速西北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实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些都是改善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的举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善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的举措,理解答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