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第2课时)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第2课时)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13:38:38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内容
请自拟小标题说说课文内容,并说说,这些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个场面写得最详细?
群众入场
典礼开始
宣布成立
升国旗
宣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时间顺序
默读课文第5—13自然段,理清典礼的过程。
请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叙述顺序,用“先……再……接着……”的句式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
阅兵式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奏国歌
感知开国大典盛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暴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段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排山倒海”“一齐投向”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表达了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震撼人心的效果。反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表明毛主席的话语传得很远,传到了祖国各地,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感受场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读6、7自然段批注,交流。感受场面—— 升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表明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了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做主人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起初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感受场面—— 升国旗
(这句话作者用了“肃静”一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感受场面—— 礼炮鸣响
注解:五十四门礼炮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个是当时的统计数字),它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二十八响代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以来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感受场面—— 群众游行
作者用了“高声欢呼”,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 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土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点的描写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骑兵师
空军
面的描写
“抛”这个动作是广大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发出的。“盖过”是说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说明他们训练有素,也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已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这个场面是按“检阅部队→各兵种进场→群众欢呼”的过场顺序写的。
对受检阅的部队总体描写是场面中的“面”,各兵种进场的具体描写是场面中的“点” 。
写每一个兵种时,海军从服装颜色角度写,步兵从方阵进行角度写,炮兵从武器特点角度写,战车师从装备特点和战士们的表现角度写,骑兵师从马的特点角度写。
这样从不同角度写,更能感受到各个方阵的气势。
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又能突出个体特点,让人能感受到阅兵庄严,隆重的气氛。
课文从会场情况、典礼盛况、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向我们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群众的反应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兴奋、自豪之情。文中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不多,但通过群众的反应将毛主席的领袖形象烘托的十分伟大,我们在场面描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活动和气氛的烘托。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双关。“红流”是人们带着灯笼火把形成的人流;
“光明”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当时人们举着灯笼火把照亮整个北京城;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前途一片光明。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探究写法——点面结合出席典礼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宾。提到姓名的:林伯渠、毛泽东、朱德、聂荣臻。最重要的:毛主席。这些人物中最重要、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更是这个盛大典礼的核心人物。这样的写法就叫作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作者既写了重点人物毛主席这个点,也写了周围群众这个面,这样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自豪的心情。探究写法——点面结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①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②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③按大典的进程逐项描述。④点面结合。探究写法——点面结合(1)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或写一写生活中的“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2)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个普通民众,写一写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见闻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庆场面,练习描写盛大的场面。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这句话中,两个“只听见”的手法和作用是( )
A反复的手法,强调了大典升旗时广场的肃静。
B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典升旗时广场的肃静。
C 反复的手法,强调了大典升旗时广场的热闹。
D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典升旗时广场的热闹。
2.理解课文,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从“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等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会场的环境布置衬托出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描写了阅兵式上群众___________的场面,从中可以体会到群众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 ,表现了游行队伍
这里的“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 ,更深的含义是
【课内阅读】
【语段一】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语段二】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语段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语段四】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1.请你为每个语段提取关键词语作为小标题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根据开国大典的顺序,将四个场面重新排列。
(1)( ) (2)( )
(3)( ) (4)( )
顺序:
【语段二】中“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的“一齐”说明了
3.读了【语段四】,我发现:相对而言,对每一个方阵的描写是“_________”的描写,对受检阅部队的总体描写是“面”的描写。本段中对于“面”的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仅突出了整个阅兵场面的_______________,更突显了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语段二】中的“排山倒海”运用夸张的手法,烘托出会场掌声的声势浩大,从中能感受到热烈的会场气氛。( )
(2)选段共两次写掌声,【语段一】和【语段二】中的掌声都表达了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
(3)【语段三】中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万里长城和长江南北附近的地区,说明宣告的声音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参考答案:
1.A
2.(1)庄严、隆重 (2)鼓掌欢呼 激动、欢喜
(3)举着火把和擎着灯的游行队伍 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国人民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课内阅读】
1.升旗 毛主席出现 宣告 阅兵
(2) (3)(1)(4)
2.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都对革命领袖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
3.点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壮阔、盛大、气势恢宏
各个队伍的特色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课题 7 开国大典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法精读《开国大典》,默读品析,感受开国大典时热烈、庄重的气氛。 2.能说出点面结合描写的内容,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3.拓展阅读《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学会从场面描写中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重难点 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内容回顾 1.播放影片,谈一谈影片中的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回顾课文内容:请自拟小标题说说课文内容。这些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个场面写得最详细? 【预设】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举行游行等场面。阅兵式写得最详细。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阅兵式部分。 二:想象场景 感受大典盛况 默读课文第5—13自然段,理清典礼的过程。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 3.请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叙述顺序,用“先……再……接着……”的句式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4.这两个部分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体现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请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感受这个词所表现出的情感。(“欢呼”) 5.感受“大典盛况”中的小场面,体会人民的情感,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感受场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跟群众见面了。(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2)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两句话作者用了反复的写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3)体会五个“一齐”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思考:找出第7自然段中的两个“一齐”,体会其中包含的人民的感情。从而领悟人民群众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祖国的心。同时使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其他自然段(第5、8自然段),联系前后文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和爱国之心。 (4)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思考:“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从这宣告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表明毛主席的话语传得很远,传到了祖国各地,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 (5)指导朗读,读出激动、自豪之情。 感受场面“升国旗”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作者用了“肃静”一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开始了新生活。这句话点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的、喜悦的。) 特殊含义注释。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注解:五十四门礼炮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个是当时的统计数字),它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二十八响代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以来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 ⑤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句话作者用了“热烈”一词,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 群众游行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句话作者用了“高声欢呼”,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 三:聚焦“阅兵式”,体会场面描写 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三个兵种接受检阅,指名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海军、陆军、空军) 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①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描写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安全保障。) ②“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说明他们训练有素,也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③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这个动作是广大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发出的。“盖过”是说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④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激动,呼喊和鼓掌是他们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3.同桌交流,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生1:这个场面是按“检阅部队→各兵种进场→群众欢呼”的过场顺序写的。 生2:对受检阅的部队总体描写是场面中的“面”,各兵种进场的具体描写是场面中的“点” 。 生3:写每一个兵种时,海军从服装颜色角度写,步兵从方阵进行角度写,炮兵从武器特点角度写,战车师从装备特点和战士们的表现角度写,骑兵师从马的特点角度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写,更能感受到各个方阵的气势。 小结: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又能突出个体特点,让人能感受到阅兵庄严,隆重的气氛。 师小结: 课文从会场情况、典礼盛况、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向我们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群众的反应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兴奋、自豪之情。文中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不多,但通过群众的反应将毛主席的领袖形象烘托的十分伟大,我们在场面描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活动和气氛的烘托。 四:拓展延伸,探究写法。 1.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2.场面描写的点与面。 ①请学生整理出席这次开国大典的人员,说出有明确姓名的,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画出相关语句。 出席典礼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宾。提到姓名的:林伯渠、毛泽东、朱德、聂荣臻。最重要的:毛主席。 解析:这些人物中最重要、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更是这个盛大典礼的核心人物。这样的写法就叫作点面结合。“点”就是重点,可以是重点的人,也可以是重要的环节、程序;“面”就是整个场面。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②找出描写毛主席和对应的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对比起来读一读。 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思考: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句子,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明确:毛主席是开国大典的参与者之一,就是一个点,而三十万群众则构成了开国大典的场面,就是一个面。作者既写了重点人物毛主席这个点,也写了周围群众这个面,这样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自豪的心情。 ③读一读阅兵式的场面描写,说说里面的点与面。(整体上写整齐威武的情景,是面;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是点。 结合课文,交流场面描写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①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②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③按大典的进程逐项描述。 ④点面结合。 5.创意表达(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小练笔。) (1)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或写一写生活中的“ 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 (2)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个普通民众,写一写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见闻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庆场面,练习描写盛大的场面。 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升旗仪式结束后,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还有人民空军。阅兵式之后,开始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板书设计 七个场面(时间顺序) 受检部队(面) 阅兵式(进场顺序) (热烈、庄严) 各种兵种(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影片导入,内容回顾
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评价,并及时纠错。
回顾课文内容:请自拟小标题说说课文内容。这些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个场面写得最详细?
二:想象场景 感受大典盛况
感受场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跟群众见面了。(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2)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两句话作者用了反复的写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感受场面“升国旗”
①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作者用了“肃静”一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开始了新生活。这句话点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的、喜悦的。)
群众游行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句话作者用了“高声欢呼”,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
三:聚焦“阅兵式”,体会场面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1.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师小结:
课文从 、 、 、 四个场面向我们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群众的反应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 。文中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不多,但通过群众的反应将毛主席的领袖形象烘托的十分伟大,我们在场面描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活动和气氛的烘托。
四:拓展延伸,探究写法。
1.本文有多处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要“有点有面”,请你从本文中分别找出一处“点”描写和一处“面”的描写,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3.迁移学法,创意表达。(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小练笔。)
(1)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或写一写生活中的“ 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
(2)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个普通民众,写一写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见闻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庆场面,练习描写盛大的场面。
4.类文阅读《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想一想,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