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下册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下册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0 14:1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指导思想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地方文化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是西北地区,主要包括自然特征与农业、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节内容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入手,涉及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自然环境等知识点,然后介绍了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发展农业的优缺点以及解决措施。整节教材内在联系性强,围绕“干旱”展开。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农牧业发展都与“干旱”密切相关,这为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内各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人交流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结合地图等资料,说明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概括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结合实例,说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分析农业分布规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西北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特色。
难点:探究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五步教学法(引、读、探、练、结)、比较法、创设情境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情境创设】:呈现西北地区沙漠和草原的图片
有人说这地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野?也有人说这个地方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落寞?到底哪个才是西北地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诗词,瞬间把学生带到了大西北,拉近了学生和西北地区的距离。】
学习过程
<一>、大漠之行—出行篇
暑假,淮北的李华一家想要去西北旅游,请为他们设计合适的路线图,并说出他们要经过哪些省区?
(1)在哪里?(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怎么去?(选择合适的路线)
(3)带什么?(参考自然环境和实际需要)
【教师】出示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承转】知道了位置,我们能不能设计一条淮北到达西北地区的路线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教师讲述】咱们可以自东向西,依次游览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师】呈现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找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
【承接】:根据之前所学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李华需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1)观察中国气候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有什么特征?
(2)观察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归纳西北地区的突出气候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观察中国气候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大部分地区降水:400mm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西北地区“干旱”特点的认知。解决了教学重点。】
【承接】:李华一家在旅行途中拍摄了三个地点的照片,发现一路的景观发生了变化。
<二>、大漠之行—游览篇
问题设置:
(1)根据照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按照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将A、B、C三幅照片进行排列。
(2)请将ABC三张照片与实际地点(甲、乙、丙)连线。
(3)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是?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
(2)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降水是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教师】呈现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
问题设置:
(1)西北地区有哪些河流?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河、湖?
(2)西北气候干旱,对河流有何影响呢?
(3)为什么多为季节性河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内流湖:艾丁湖
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设计意图: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本区各地降水不同,地表景观必然不同,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之前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以此来巩固对西北地区基础知识的认识。】
【承接】:李华一家在西北地区吃到很多特色美食。从西北美食中推测西北的主要农业部门有什么?
<三>、大漠之行—饮食篇
小组活动:畜牧业的分布和牧种
问题设置: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个牧区?东部和西部比较,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2)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以温带草原牧场为主。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地表多沙漠、戈壁,但山地降水较多,以高山牧场为主。
【设计意图: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安排学生读读小资料“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种植业的特点
(1)请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和分布地区?
(2)请尝试分析西北地区形的灌溉农业区的水源都来自哪里?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
归纳总结:
思考: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
【承接】:李华一家在西北地区的旅途中发现那里的瓜果特别甜,并且当地的棉花制作的被子品质特别好。为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2)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设计意图: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农业的分布规律及原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难点。】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