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三 编织有趣的复调》-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三 编织有趣的复调》-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19 15:06:0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第三单元
《复调的智慧》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大量不同时期、风格的复调音乐作品,如巴洛克时期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品中复调元素,感受复调音乐多声部交织产生的丰富音响效果和独特美感,提高对音乐层次、结构和织体的感知能力 。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复调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各声部的节奏把握、音准控制、力度变化等,在演奏复调作品时,清晰展现各声部的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与风格。
(三)创意实践
学会运用模仿、对比等复调写作手法,为简单的音乐主题创作二声部或三声部复调旋律;或者对已有的音乐作品进行复调改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复调音乐风格演变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开启今天的音乐学习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玩个有趣的小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一个热闹的集市。
现在,老师会发出一些声音,大家仔细听,看看能不能在脑海中描绘出对应的画面
大家是不是在脑海中浮现出了鸟儿在枝头欢叫,集市里小贩们热情吆喝的场景呢?
1.那如果老师把这两种声音同时发出来又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感觉?
2.是不是感觉像两个不同的“故事”同时在进行?
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表现形式,就像刚才的鸟鸣和叫卖声一样,多个旋律线条同时进行,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故事”,却又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调音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趣味和奥秘的复调音乐世界,看看这些旋律是如何“编织”出动人乐章的 。
《学习项目三:编织有趣的复调》。
新知讲解
按照下面的步骤,编织有趣的复调:
(1)选择一句你喜欢的旋律作为A旋律,并将其抄写在A'处;
(2)编创 B 旋律,注意旋律音多与 A' 的旋律音形成协和音程,并在节奏(如 A'为长音,B为短音)和音区上形成对比;
(3)根据以上步骤,继续创作 C 旋律和 D 旋律;注意 C 旋律和 D 旋律要形成结束感。
与同学合作,唱一唱、奏一奏你创作的复调作品
5 1234 5 11 6 1234 6 11
5 1234 5 11
5 6532 3 2117 1 17 1 -
5 1234 5 11 5 6532 3 2117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判断题:
1.回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体裁,能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
答案:1.√
课堂总结
《学习项目三编织有趣的复调》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 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大量不同时期、风格的复调音乐作品,如巴洛克时期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
品中复调元素,感受复调音乐多声部交织产生的丰富音响效果和独特美感,提高对音乐层次、结构
和织体的感知能力 。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复调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各声部的节奏把握、音准控制、力度变化等,在
演奏复调作品时,清晰展现各声部的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与风格。
(三)创意实践
学会运用模仿、对比等复调写作手法,为简单的音乐主题创作二声部或三声部复调旋律;或者对已
有的音乐作品进行复调改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复调音乐风格演变与当
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新知导入
大家是不是在脑海中浮现出了鸟儿在枝头欢叫,集市里小贩
们热情吆喝的场景呢?
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表现形式,就像刚
才的鸟鸣和叫卖声一样,多个旋律线条同时进行,它们各自有着独特
的“故事”,却又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调音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趣味和
奥秘的复调音乐世界,看看这些旋律是如何“编织”出动人乐章的 。
《学习项目三: 》。
新知讲解
按照下面的步骤,编织有趣的复调:
(1)选择一句你喜欢的旋律作为A旋律,
并将其抄写在A'处;
(2)编创 B 旋律,注意旋律音多与 A'
的旋律音形成协和音程,并在节奏(如 A'为
长音,B为短音)和音区上形成对比;
(3)根据以上步骤,继续创作 C 旋律
和 D 旋律;注意 C 旋律和 D 旋律要形成结
束感。
与同学合作,唱一唱、奏一奏你创作的复调作品
5 1234 5 11 6 1234 6 11
5 1234 5 11
5 6532 3 2117 1 17 1 -
5 1234 5 11 5 6532 3 2117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
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
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回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体裁,能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
答案:1.√
课堂总结
《学习项目三编织有趣的复调》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乐理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调的智慧》第3课时《学习项目三 编织有趣的复调》
【教材分析】
《学习项目三 编织有趣的复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调的智慧》第3课时乐理课。复调音乐起源于9世纪的西欧,最初形式为奥尔加农,是在单声部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添加平行声部发展而来。15 - 16世纪迎来合唱风格复调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那、拉索,他们的作品强调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17 - 18世纪,巴赫和亨德尔将复调音乐推向又一高峰,使对位与和声高度融合,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成为复调音乐的经典范例。发展至20世纪,复调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旋律更加自由,主题常作倒影或逆行处理,节奏组合更为复杂,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大量不同时期、风格的复调音乐作品,如巴洛克时期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品中复调元素,感受复调音乐多声部交织产生的丰富音响效果和独特美感,提高对音乐层次、结构和织体的感知能力 。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复调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各声部的节奏把握、音准控制、力度变化等,在演奏复调作品时,清晰展现各声部的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与风格。
(三)创意实践
学会运用模仿、对比等复调写作手法,为简单的音乐主题创作二声部或三声部复调旋律;或者对已有的音乐作品进行复调改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复调音乐风格演变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复调音乐的概念,明确其与主调音乐的区别,掌握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
2.熟悉常见的复调类型,如对比复调、模仿复调的特点与创作手法,能够准确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复调类型及其运用方式 。
3.学会识读复调音乐的乐谱,包括多声部的记谱规则、声部进行方向和节奏组合,为演奏和创作复调音乐奠定基础 。
(二)教学难点
1.在复调创作过程中,使各声部旋律在节奏、音高、和声等方面既富有个性又高度协调,避免出现声部冲突或和声不和谐的情况,实现音乐整体的和谐统一 。
2.准确把握不同风格复调作品的演奏风格和情感表达,如演奏巴洛克时期复调作品时,要体现其严谨、规整的风格特点;演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时,要注重情感的细腻抒发,在演奏中精准诠释作品内涵 。
3.培养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灵活运用复调手法的能力,将复调与其他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作品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正式开启今天的音乐学习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玩个有趣的小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一个热闹的集市。现在,老师会发出一些声音,大家仔细听,看看能不能在脑海中描绘出对应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老师先模仿清脆的鸟鸣声,稍作停顿后,模仿小贩的叫卖声 )好了,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在脑海中浮现出了鸟儿在枝头欢叫,集市里小贩们热情吆喝的场景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那如果老师把这两种声音同时发出来 (老师同时模仿鸟鸣声和叫卖声),又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感觉?是不是感觉像两个不同的“故事”同时在进行?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表现形式,就像刚才的鸟鸣和叫卖声一样,多个旋律线条同时进行,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故事”,却又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调音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趣味和奥秘的复调音乐世界,看看这些旋律是如何“编织”出动人乐章的 。
书写板书《学习项目三 编织有趣的复调》。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创意工作坊
教师:按照下面的步骤,编织有趣的复调:
(1)选择一句你喜欢的旋律作为A旋律,并将其抄写在A'处;
(2)编创 B 旋律,注意旋律音多与 A' 的旋律音形成协和音程,并在节奏(如 A'为长音,B为短音)和音区上形成对比;
(3)根据以上步骤,继续创作 C 旋律和 D 旋律;注意 C 旋律和 D 旋律要形成结束感。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与同学合作,唱一唱、奏一奏你创作的复调作品。
预设:唱一唱、奏一奏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复调音乐展现出浓厚兴趣,通过作品聆听与分析,对复调概念和类型有了初步理解 。演奏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但在多声部演奏时,声部间的配合不够默契,节奏和音准的把握存在问题,反映出演奏技巧有待提高 。创意实践部分,学生虽勇于尝试创作,但在复调手法运用上较为生硬,缺乏对各声部协调性的把控。今后教学应增加针对性演奏练习,强化学生对多声部的控制能力;在创作教学中,引入更多优秀案例进行剖析,加强一对一指导,提升学生对复调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 。
七、课堂达标
1.回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体裁,能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
答案:1.√
【板书设计】
《学习项目三 编织有趣的复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