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0 17: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字词积累(1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yì(  )丽
(2)朝服衣冠,zhào(  )镜
(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xìn(  )
(4)明日,徐公来,shú(  )视之
(5)暮qǐn(  )而思之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5分)
(1)讽:
(2)纳:
(3)蔽:
(4)面刺:
(5)市朝:
(二)语言运用(15分)
3. 仿照例句,以"纳谏"为话题写一个对偶句(5分)
例:邹忌巧言讽齐王,威王虚心纳谏言。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修改病句(5分)
(1)通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劝谏艺术的重要性。
修改:
(2)邹忌用他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道理,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修改: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也"
(3)"由此观之,____________"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课内阅读(25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6. 文中邹忌通过什么事情发现了问题?(5分)
答:
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答:
8. 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方法及其效果。(5分)
答:
9.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
10. 结合全文,分析邹忌的人物形象。(5分)
答: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1. 文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比喻什么?(4分)
答:
1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3. 作者认为君主应该如何治理国家?(4分)
答:
14. 比较《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谏太宗十思疏》在劝谏方式上的异同。(4分)
答:
15. 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治国之道"的理解。(4分)
答:
三、写作表达(20分)
16. 请以"从《邹忌讽齐王纳谏》看劝谏艺术"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表达对劝谏艺术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积累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昳 (2)窥 (3)信 (4)孰 (5)寝
2. 解释下列词语
(1)讽:用含蓄的话劝告
(2)纳:接受
(3)蔽:受蒙蔽
(4)面刺:当面指责
(5)市朝:公共场所
(二)语言运用
3. 仿写对偶句
示例:邹忌巧言劝君王,威王纳谏治国家。(符合对偶要求,句式一致即可)
4. 修改病句
(1)删去"通过"或"使"
(2)"劝说"与"广开言路"搭配不当,可改为"劝说...广开言路,建议...虚心纳谏"
5. 课文填空
(1)昳丽
(2)私我
(3)王之蔽甚矣
(4)受上赏
(5)受下赏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6. 发现问题的方式
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发现妻子、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但实际并非如此,从而认识到自己被蒙蔽。
7. 句子含义
这句话揭示了人们说好话的不同动机:妻子因为偏爱,妾因为畏惧,客人因为有求于人。说明人容易被亲近之人的奉承所蒙蔽。
8. 劝谏方法及效果
邹忌采用以小见大、由己及王的方法,先讲述自己被蒙蔽的经历,再类比到齐王身上,使齐王易于接受。效果很好,齐王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
9. 句子作用
这句话是邹忌劝谏的核心,指出了齐王受蒙蔽的严重性,为下文齐王纳谏埋下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0. 人物形象分析
邹忌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他通过日常小事发现问题,并能以小见大,联想到国家大事。他劝谏方式巧妙,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领悟。他关心国事,勇于进谏,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智慧。
(二)课外阅读
11. 比喻意义
比喻治理国家必须巩固根本,即积累德义,使民心归附。
12. 修辞手法及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治国必须重视根本的道理。
13. 治国之道
君主应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竭诚待下,积累德义,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14. 劝谏方式异同
相同点:两文都采用了委婉的劝谏方式,通过比喻讲道理。
不同点:《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个人经历类比;《谏太宗十思疏》则直接论述治国道理。
15. 对"治国之道"的理解
治国之道在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累德义,民心归附。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君主纳谏和修德的重要性,对现代管理仍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表达
16. 评分标准:
(1)内容充实,观点明确(8分)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6分)
(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