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0 17: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曹刿论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字词积累(15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móu(  )之,又何间焉?"
(2)公曰:"衣食所ān(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对曰:"小惠未biàn(  ),民弗从也。"
(4)公曰:"牺shēng(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对曰:"小信未fú(  ),神弗福也。"
(6)公与之chéng(  ),战于长勺。
(7)公将gǔ(  )之,刿曰:"未可。"
(8)齐人三gǔ(  ),刿曰:"可矣。"
(9)下视其zhé(  ),登shì(  )而望之。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shuāi(  ),三而jié(  )。"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5分)
(1)肉食者:
(2)间:
(3)专:
(4)牺牲:
(5)信:
(二)语言运用(25分)
3. 仿照例句,以"曹刿"为话题写一个对偶句(5分)
例:曹刿论战显智慧,长勺之战见谋略。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修改病句(10分)
(1)通过阅读《曹刿论战》,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战略战术的重要性。
修改:
(2)曹刿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刻的洞察力,帮助鲁国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修改: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说明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修改:
(4)鲁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是能够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
修改:
(5)《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不仅讲述了战争故事,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
修改: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_,必以情。"
(3)"____________,神弗福也。"
(4)"夫战,____________也。"
(5)"一鼓作气,____________,三而竭。"
(6)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军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庄公的"____________"得到了曹刿的肯定
(8)"____________"表现了曹刿的军事智慧
(9)"____________"说明曹刿重视民心的作用
(10)"____________"体现了曹刿的谨慎态度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课内阅读(30分)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 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4分)
答:
7.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答:
8. 分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的军事智慧。(6分)
答:
9.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军事态度?(6分)
答:
10. 结合全文,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8分)
答: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孙子兵法·谋攻篇》节选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1. 文中"知胜有五"指的是哪五个方面?(4分)
答:
1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3. 比较《曹刿论战》和《孙子兵法》在论述军事思想上的异同。(6分)
答:
14. 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军事智慧"的理解。(6分)
答:
三、写作表达(30分)
15. 请以"从《曹刿论战》看军事智慧"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表达对军事智慧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积累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谋 (2)安 (3)遍 (4)牲 (5)孚
(6)乘 (7)鼓 (8)鼓 (9)辙 轼 (10)衰 竭
2. 解释下列词语
(1)肉食者:指当权者
(2)间:参与
(3)专:独占
(4)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5)信:诚信
(二)语言运用
3. 仿写对偶句
示例:曹刿论战显智谋,长勺之战见胆识。(符合对偶要求,句式一致即可)
4. 修改病句
(1)删去"通过"或"使"
(2)"帮助"与"胜利"搭配不当,可改为"帮助...取得胜利"或"使...获得胜利"
(3)"说明了"与"作用"搭配不当,可改为"说明了...重要性"或"揭示了...作用"
(4)"虽然...但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可改为"尽管...却..."
(5)"蕴含着"与"思想"搭配不当,可改为"蕴含着...智慧"或"体现了...思想"
5. 课文填空
(1)未能远谋
(2)虽不能察
(3)小信未孚
(4)勇气
(5)再而衰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6. 可以一战的条件
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案件,取信于民,这是忠的表现,所以可以一战。
7. 句子含义
这句话揭示了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表现了曹刿对统治者的清醒认识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8. 军事智慧分析
这句话揭示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就减弱,第三次就衰竭了。曹刿利用这一规律,在敌军士气衰竭时出击,取得胜利。
9. 军事态度
表现了曹刿谨慎细致的军事态度,他通过观察敌军车辙和旗帜,确认敌军确实败退没有埋伏后才下令追击,体现了"知己知彼"的军事思想。
10. 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是一个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关心国事,主动请见;有政治远见,重视民心;精通军事,善于把握战机;谨慎细致,不盲目行动。他的言行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
(二)课外阅读
11. "知胜有五"
①知道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能胜;②懂得兵力多寡运用的能胜;③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④以有准备对无准备的能胜;⑤将帅有才能而君主不牵制的能胜。
12. 修辞手法及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突出了军事谋略的重要性。
13. 军事思想异同
相同点:两文都强调了知己知彼、把握战机的重要性。
不同点:《曹刿论战》侧重实战经验;《孙子兵法》则系统论述军事理论。
14. 对"军事智慧"的理解
军事智慧包括:知己知彼、把握战机、重视士气、谨慎决策等。《曹刿论战》和《孙子兵法》都体现了这些智慧,对现代军事和管理仍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表达
15. 评分标准:
(1)内容充实,观点明确(12分)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9分)
(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