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高中历史全套知识框架与思维导图(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通史-高中历史全套知识框架与思维导图(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1 22:3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通史
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分期
1640年
1840年
1949年
1917年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古代文明史发展线索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5年
1840年
封建社会
战国
确立
魏晋南北朝
分裂与融合
隋唐
繁荣
宋元时期
政权并立
民族融合
经济发展
明清
衰落
秦汉
发展
形成—发展—鼎盛—衰落
一、中国通史【古代】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770年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公元前
221年
春秋
战国
公元前
475年
距今约170万年前
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先秦时期
前256年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前221年
前206年
前202年
公元8年
25年
220年

西汉
东汉

王莽
魏晋——隋唐时期(220—907)
220年
589年
618年
907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东汉
北方
南方
西晋
东 晋
十六国
前秦
分裂

宋、齐、梁、陈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局发展趋势
东 晋
宋、齐、梁、陈
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五胡内迁、北民南迁)
2、北方出现过三次短期统一局面;
3、六朝时期南方政局相对稳定;江南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220—589(共370年)
宋元时期(960—1368)
960年
1127年
1279年
1368年
北宋
元(蒙古)
南宋
辽(契丹)947—1125
西夏(党项)1038—1227
金(女真)1125—1234
主要少数民族政权
1368年
1644年
1840年
明朝
清朝
明清时期(1368—1840)
阶段划分 文明时期 历史地位
第一阶段 先秦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第二阶段 秦汉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阶段 魏晋—隋唐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 展和鼎盛
第四阶段 宋元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
第五阶段 明清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二、中国通史【近代】
(1840—1949)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1860年)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0
1860
1842
1856
1851
1864
商品输出为主
1840
1895
1949
近代列强经济侵华的特征
资本输出为主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并在夹缝中发展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
1860
1890
1870
1880
1895
1866
起步
初步发展
快速发展的“春天”
萧条
短暂发展
困境
消亡
晚清
民国
新中国
1840
1895
1918
1927
1937
1949
1956
1866
1912
高度
时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近代前期
旧民主革命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年—1927年)
1895
1911
1915
1927
1912
1898
1919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戊戌变法
近代后期
新民主革命
1924
国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分期(1919—1949)
1919
1931
1935
1945
中共创建
国共对峙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民族解放)
解放战争
日本局部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
1949
1924
1937
1927
国民
革命
华北事变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
1927
1945
1937
1949
1931
国民政府统治中国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局部抗日
全面抗日
中日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防御
反攻
相持
1931
1945
1937
1935
1938
1944
国共对峙十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与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1927
1931
1935
1937
武装反蒋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国共两党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逐渐退居为次要矛盾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5
年8月
1949年
10月1日
1948
年9月
1947年6月
1949年1月
1946
年夏
争取和
平民主
人民解放战争
粉碎国民党全面、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重庆谈判
1921
1949
1927
城市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共一大
据地创立井冈山根
全会召开七届二中
中共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 时间 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1840—1860 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阶段 1860—1895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第三阶段 1895—1927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第四阶段 1927—1949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2012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
十年建设
十年文革
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准备与启动
三、中国通史【现代】(1949—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1949
1953
1956
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前进(1956—1966)
1956
1958
1966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中产生“左”的思想: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966
1971
1976
林彪反
革命集团
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3
1975
国民经济两度复苏
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
1978
1992
2013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三大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1949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初期
2013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打开局面
崭露头角
扬眉吐气
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
多边外交
国家利益(根本出发点)
国家实力(前提条件)
意识形态
国内外形势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基本因素
60年代中苏中美关系的特点:
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对抗
友好
中美关系对抗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
1956
1969
破裂
1991
1985
1949

恶化
改善
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中俄关系
睦邻友好
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趋势
新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 时间 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1949—1956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第二阶段 1956—196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阶段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第四阶段 1978年以来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重振与辉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