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历史论述题专练(中考真题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论述题(共10小题)
1.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所示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4——19世纪,思想领域的变化有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14世纪中叶,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扩大,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功。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一场解放人的思想,宣传自由、民主、平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启蒙运动爆发了。
(2)首先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可选择: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新航路开辟为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在论述的过程中,简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然后对新航路开辟带动的殖民掠夺进行 阐述。如: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利益的驱使下,西方航海家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对亚洲、非洲、美洲展开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其中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最为血腥,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和工业原料,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和地区带去了深重的灾难。所以,新航路开辟为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新航路开辟为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利益的驱使下,西方航海家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对亚洲、非洲、美洲展开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其中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最为血腥,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和工业原料,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和地区带去了深重的灾难。所以,新航路开辟为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解答】(1)综合上述材料看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是从1700年到1730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740年到1840年人口不断增长。
(2)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拟定观点为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因而说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
故答案为:
(1)从1700年到1730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740年到1840年人口不断增长。
(2)观点: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因而说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航海家及其主要事迹
航海家 主要事迹
迪亚士(葡萄牙人) 1487﹣148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迪亚士船队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哥伦布(意大利人)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意大利人)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达 伽马(葡萄牙人) 1497﹣149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4艘船组成的达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麦哲伦(葡萄牙人) 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由5艘船组成的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仅一艘船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解答】观点:根据材料得出观点是新航路开辟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说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87﹣148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迪亚士船队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哥伦布(意大利人)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1497﹣149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4艘船组成的达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由5艘船组成的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仅一艘船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者们发现了许多新的领域,随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故答案为:
观点: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说明:1487﹣148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迪亚士船队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哥伦布(意大利人)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1497﹣149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4艘船组成的达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由5艘船组成的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仅一艘船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者们发现了许多新的领域,随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4.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解答】(1)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及所学可知,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是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崛起给亚、非、北美等国家或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或增强了本国实力)。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的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
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
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故答案为:
(1)特点: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影响:给亚、非、北美等国家或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或增强了本国实力)。
(2)标志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观点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总之,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之,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
观点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论述: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革命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从英国农场中解放出来,足以为新机器配置充足人员。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其他条件,并进行说明。
材料二 吾人所采用工业化之界说为:各种生产事业机械化及科学化,而其组织与管理亦科学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义下,工业化当然不仅指工业发展之一端,而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化……③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④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为中心而发展;⑤动力之普遍利用……⑧事业组织及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
——摘编自刘大均《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
(2)根据材料二对工业化的定义,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为其中一项内容寻找史实依据。
材料三
英国的部分立法
时间 立法
1795年 济贫法改革
1834年 济贫法修正案
1905年 失业工人法
1908年 养老金法
——摘编自《英国史》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解答】(1)根据材料一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还有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动力之普遍利用的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故答案为:
(1)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2)体现动力之普遍利用的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6.【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
材料: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发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润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费。
英国运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成本上获得了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社会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
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发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
——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解答】根据材料“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发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观点的提取比较灵活,可以从创新与国家改革促进国家发展为观点,或者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以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为例。论文类型题注意3三步走。第一步确定观点: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第二步,在世界历史中寻找2件或者3件史实进行论证,这里的史实主要从意义出发进行论述,如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发展;明治维新促进日本国体提升;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新模式。第三步,进行总结,不能照抄观点,要有所升华,如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如:观点: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论述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出现,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大兴教育,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
故答案为:
观点: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
论述: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出现,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大兴教育,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
7.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铿锵脚步。读图,回答问题。
——整理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所学,列举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史实。
(2)任选图中两个阶段,结合取得的成果及其作用,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解答】(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首次成功实践;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改变,1991 年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挫折。
(2)根据图示,选择图中两个阶段,结合取得的成果及其作用,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结合史实,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开创基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洛后的面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迈入新时代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
故答案为:
(1)①马克思主义诞生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或苏维埃政府建立;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开创基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洛后的面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迈入新时代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3)因素: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摘自《资本论》
材料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分配中体现人民至上。
﹣﹣摘自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1)材料一中“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诞生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三反映了对资本认识的新发展,请从中提取信息予以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问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在200字以内)
【解答】(1)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个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可知,对资本认识的新发展是认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必须对其加以加以规范和约束。
(2)根据材料一、二可知对资本的认识是负面的,认为资本“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材料三认为资本是可以约束和利用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故可以“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为题进行论述。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故答案为: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必须对其加以加以规范和约束。
(2)题目: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通过“暴力”和“罪恶”完成了原始积累。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对我国各类资本进行规范和引导,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极发挥资本作用是值得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启示,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就能促进资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结论:资本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
9.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
(1)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 A (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 D (填字母)。
(2)根据图片,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解答】(1)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A英国,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D广州。
(2)根据图片,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如题目: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冶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火车、轮船等的应用,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故答案为:
(1)A;D。
(2)题目: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冶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火车、轮船等的应用,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欧洲的航海探险,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初步确立起来。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直接冲击了科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民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和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答】根据材料分析,“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全球贸易,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太平洋沿岸,欧洲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不同农作物和家畜的传播,这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人口增长;而大规模的移民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所以,新航路的开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人口增长和文明交融。“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欧洲的航海探险,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可知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直接冲击了科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民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故答案为:
①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全球贸易,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太平洋沿岸,欧洲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②新航路的开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人口增长和文明交融。新航路开辟促进不同农作物和家畜的传播,这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人口增长;而大规模的移民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③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④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历史论述题专练(中考真题汇编)
一.论述题(共10小题)
1.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所示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航海家及其主要事迹
航海家 主要事迹
迪亚士(葡萄牙人) 1487﹣148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迪亚士船队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哥伦布(意大利人)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由3艘船组成的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意大利人)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达 伽马(葡萄牙人) 1497﹣149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由4艘船组成的达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麦哲伦(葡萄牙人) 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由5艘船组成的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仅一艘船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4.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革命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从英国农场中解放出来,足以为新机器配置充足人员。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其他条件,并进行说明。
材料二 吾人所采用工业化之界说为:各种生产事业机械化及科学化,而其组织与管理亦科学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义下,工业化当然不仅指工业发展之一端,而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化……③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④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为中心而发展;⑤动力之普遍利用……⑧事业组织及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
——摘编自刘大均《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
(2)根据材料二对工业化的定义,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为其中一项内容寻找史实依据。
材料三
英国的部分立法
时间 立法
1795年 济贫法改革
1834年 济贫法修正案
1905年 失业工人法
1908年 养老金法
——摘编自《英国史》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6.【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
材料: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发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润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费。
英国运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成本上获得了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社会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
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发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
——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铿锵脚步。读图,回答问题。
——整理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所学,列举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史实。
(2)任选图中两个阶段,结合取得的成果及其作用,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摘自《资本论》
材料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分配中体现人民至上。
﹣﹣摘自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1)材料一中“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诞生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三反映了对资本认识的新发展,请从中提取信息予以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问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在200字以内)
9.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
(1)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 (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 (填字母)。
(2)根据图片,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欧洲的航海探险,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初步确立起来。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直接冲击了科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民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和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