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探究学案(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探究学案(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0 20:17: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四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学习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梳理,知道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边疆危机;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总结洋务运动的背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左宗棠、冯子材、刘铭传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悟并学习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
知识点一: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根本目的);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6、主要内容:
自强 从19世纪60年代起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中国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求富 从19世纪70年代起 洋务派又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 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等。
军队建设 从19世纪60年代起 (陆军) 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从19世纪70年代起 (海军) 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7、评价:经过30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9、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10、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常考点: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来看,洋务派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知识点二:美、日侵略台湾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海疆首先面临外国威胁。美国早有觊觎台湾的野心。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以琉球事件为借口。19世纪70年代初,琉球船民因海难漂到台湾南部,遭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误杀。日本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强调台湾与琉球均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兵人台,部署防务。日本难以取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知识点三:收复新疆
背景: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人侵新疆,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支持阿古柏侵略。俄国还于1871年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阿古柏和英、俄两国的侵略,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
“海防”“塞防”之争:面对西北和东南地区同时出现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等人的意见。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第二年,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下,清军于1878年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随后,清政府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为加强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知识点四:中法战争
背景: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驻扎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应越南邀请,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清政府后来也应邀派军队入越抗法。
过程:
爆发:1883年12月,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清政府对法宣战:1884年8月,闯入福建闽江口马尾的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与此同时,法军占领台湾基隆,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国舰队只得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法军还袭扰浙江镇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法军攻陷越南北部的谅山,并进犯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守军将士冲向敌阵,一举击溃敌人,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结果: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从此,法国的势力侵人中国云南、广西。
台湾省设立:中法战争使清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1885年,清政府决定撤销台湾府,建立台湾行省。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5、西藏: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战略地位重要。英、俄两国对西藏觊觎已久。1870—1909年,俄国先后多次派出“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英国为与俄国争夺势力范围,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入侵西藏,获取了一些非法权益。
材料一:
思考:结合材料一,指出洋务企业在分布地域上的特点。用史实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答案】特点: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集中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沿海沿江大城市分布较多。史实: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洋务派创建新式海陆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已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思考:材料二中这段话反映了李鸿章什么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说法?
【答案】观点: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看法:李鸿章的这段话反映了他对晚清政局和自身处境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反思。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虽然没有实现,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三:
“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 都归 入李 鸿章 等 人的私 囊 … …民 间有 ‘宰相肥(李 鸿章 ) 天 下 瘦’的说法。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思考:结合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答案】失败原因: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朝统治的腐败,顽固派的阻碍;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内忧外患双重压迫下催生的技术救国运动虽然对封建社会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但其各项举措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轨的进程( )
A.均田免粮 B.师夷长技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内忧外患双重压迫下催生的技术救国运动虽然对封建社会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但其各项举措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轨”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对封建制度有很大依赖性,但它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等举措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均田免粮”这是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口号,主要是针对土地和赋税问题,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技术救国运动无关,排除A项;“扶清灭洋”这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不是技术救国运动,排除C项;“民主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不是技术救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他们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以及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企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实现国家富强 D.引进西方技术
【答案】B
【详解】由题干设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推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等手段,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B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目标,与洋务派的地主阶级立场不符,排除A项;“实现国家富强”是表面目标,但根本仍服务于维护统治,排除C项;“引进西方技术”是具体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排除D项。
故选B项。
3、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属于历史解释 B.①说明洋务派学习了西方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案】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肯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D项正确;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①“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 为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是对洋务运动史实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①中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是学习西方技术,并非制度,排除B项;②是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等进行分析评价,属于历史解释,并非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边疆危机
【答案】D
【详解】据题干思维导图中“西北:收复新疆”“西南:中法战争”“东南:台湾军民抗击侵略”和所学知识可知,收复新疆抗击的是阿古柏侵略及俄国侵占,中法战争是法国对中国西南的侵略,台湾军民抗击侵略如抗击日本等侵略者,这些史实共同围绕近代中国边疆遭遇外来侵略,近代边疆危机直接对应西北、西南、东南边疆的外来侵略及中国的应对,完全契合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D项正确;追求民主政治涉及政治制度改革或思想主张,与军事抗争无关,排除A项;外交政策演变强调外交策略调整,而非具体边疆战事,排除B项;思想解放运动聚焦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与题干中的军事、边疆主题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英雄人物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下列英雄人物与其主要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陈化成——虎门御敌,忠魂卫国门 B.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国土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重创英军 D.左宝贵——黄海海战,以身殉国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军西征,击败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并推动新疆建省,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B项正确;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江南提督,1842年在吴淞战役中抗击英军,壮烈牺牲;虎门销烟及虎门战役的主要人物是林则徐、关天培等,排除A项;镇南关大捷发生于1885年中法战争中,冯子材率领清军击溃法军,取得胜利;重创的是法军而非英军,排除C项;左宝贵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的清军将领,1894年在城头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是邓世昌等海军将领,排除D项。故选B项。
6、材料一:曾国藩故居在荷叶镇,故居设有曾国藩生平事迹展览,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哪些作用?
【答案】(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一"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可概括出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等方面回答。
材料二: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强运动”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答案】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从根本上触动清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中体西用);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所以洋务运动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四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学习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梳理,知道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边疆危机;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总结洋务运动的背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左宗棠、冯子材、刘铭传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悟并学习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
知识点一: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 的形势;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根本目的);
口号: ;
代表人物:中央以 为代表,在地方以 等人为代表;
时间:
6、主要内容:
自强 从19世纪60年代起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 。洋务派还兴办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中国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等。
求富 从19世纪70年代起 洋务派又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一些 ,以 军 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等。
军队建设 从19世纪60年代起 (陆军) 洋务派开始组建 ,淘汰传统兵器,采用 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 逐渐发生变化。
从19世纪70年代起 (海军) 在直隶总督 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 。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 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 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 正式成军。
7、评价:经过30多年建设,中国 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由于 和 ,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 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9、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 ,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10、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 ;
常考点: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运动失败的 ;
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来看,洋务派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知识点二:美、日侵略台湾
,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海疆首先面临外国威胁。美国早有觊觎台湾的野心。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以 为借口。19世纪70年代初,琉球船民因海难漂到台湾南部,遭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误杀。日本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强调台湾与琉球均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
,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兵人台,部署防务。日本难以取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知识点三:收复新疆
背景: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 率兵人侵新疆,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 两国无视中国主权,支持阿古柏侵略。 还于1871年出兵占领 地区。阿古柏和英、俄两国的侵略,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
“海防”“塞防”之争:面对西北和东南地区同时出现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直隶总督 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陕甘总督 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等人的意见。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第二年,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采取 的策略,先收复 ,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下,清军于 年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 以外的新疆领土。
随后,清政府通过艰难的 ,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割让 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为加强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1884年,清政府取“ ”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 。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 。
知识点四:中法战争
背景:19世纪中后期, 侵略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驻扎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应越南邀请,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清政府后来也应邀派军队入越抗法。
过程:
爆发: ,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清政府对法宣战: ,闯入福建闽江口马尾的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 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与此同时,法军占领 ,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 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国舰队只得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法军还袭扰 ,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镇南关大捷: ,法军攻陷越南北部的 ,并进犯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 身先士卒,率守军将士冲向敌阵,一举击溃敌人,取得 ,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结果: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
,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 ,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从此,法国的势力侵人中国 。
台湾省设立:中法战争使清政府进一步认识到 的重要性。 ,清政府决定撤销台湾府,建立 。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

5、西藏:西藏地处中国 ,战略地位重要。 两国对西藏觊觎已久。1870—1909年,俄国先后多次派出“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英国为与俄国争夺势力范围,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入侵西藏,获取了一些非法权益。
材料一:
思考:结合材料一,指出洋务企业在分布地域上的特点。用史实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已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思考:材料二中这段话反映了李鸿章什么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说法?
材料三:
“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 都归 入李 鸿章 等 人的私 囊 … …民 间有 ‘宰相肥(李 鸿章 ) 天 下 瘦’的说法。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思考:结合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内忧外患双重压迫下催生的技术救国运动虽然对封建社会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但其各项举措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轨的进程( )
A.均田免粮 B.师夷长技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他们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以及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企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实现国家富强 D.引进西方技术
3、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属于历史解释 B.①说明洋务派学习了西方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4、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
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边疆危机
5、英雄人物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下列英雄人物与其主要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陈化成——虎门御敌,忠魂卫国门
B.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国土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重创英军
D.左宝贵——黄海海战,以身殉国
6、材料一:曾国藩故居在荷叶镇,故居设有曾国藩生平事迹展览,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哪些作用?
材料二: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强运动”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