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21世纪教育网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3.
某中学开展关于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刘鸿生的研究性学习,读到刘鸿生的一段回忆:“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同学们对此理解各不相同,你觉得最符合历史实际的应该是(
)
A.由于日本侵略,刘鸿生的企业被迫内迁
B.上海工业规模小,而重庆大工业比较发达
C.官僚资本通过投资控制民族资本
D.国民政府大量投资,促进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4.
1923
年《申报》编辑在《
最近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
一文中提到:“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B.民国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C.此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清末政府采取了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
5.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6.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7.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8.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
9.
据记载:189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作为山西布政使的胡聘之,从省库拨资2万元,购置外国机器,创办了太原火柴局,由于经营困难,1902年把它卖给了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他人合办并将之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双福火柴公司性质为
A.洋务派民用工业
B.洋务派军事工业
C.官商合资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0.某同学要研究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11.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2.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13.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区域情况
北部平均
安徽怀县
河北平乡
河南新郑
山西武乡
中东部平均
福建连江
江苏淳化
江苏江宁
自给(%)
73.3
67.3
79.3
77.5
72.0
58.1
59.6
46.2
42.1
购买(%)
26.7
32.7
20.7
22.5
28.0
41.9
40.4
53.8
57.9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14.
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15.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17.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是比较洋货和国货,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价格低廉。当时国货质量不如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国家庭手工业大量存在,生产手段落后
C.中国民族工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D.西方国家采用机器大生产,技术不断成熟
18.“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B.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
D.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9.“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0.《1902—1911年海关贸易十年报告》中记载:“中国人对于茶树的剪枝和拔疏一向抱有反感,并且认为在一块土地上种的茶树越多,茶叶的产量就越大”,“茶农经常要等待茶树长满茶叶之后,一次全部摘光,这样,削弱了茶树的再生能力,降低了第二次及第三次收成的质量。”材料说明了当时(
)
A.传统农业在西方经济冲击下发展艰难
B.西方茶叶的种植和生产量都远超中国
C.西方农业种植技术冲击中国传统农业
D.传统种植业观念陈旧且管理方法落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
( http: / / www.21cnjy.com )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2分)指出材料一和二所处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
、二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4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2分)
22.(12分)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
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
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95~1913年哪一类企业的发展居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居于主导的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5分)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
1.D
2.C
3.C
4.D
5.B
6.A
7.C
8.B
9.D
10.B
11.C
12.B
13.D
14.D
15.C
16.A
17.C
18.C
19.B
20.D
、2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暂春天)(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一些奖励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等措施。(6分答三点)(2)特点: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在布局上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4分)认识: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2分)
22.(1)企业:外商企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分)原因:外商企业随着《马关条约》允许外资在华投资设厂成为主导。(或是外国加紧资本输出)(2分)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3分,答出三点即可)
(3)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3分,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