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25 17: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
1.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
假如俄国的伊凡·诺夫,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可能发生于(

A.彼得格勒起义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推行 D.苏联成立后
3.“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材料评价的是苏俄(联)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4.
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5.
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6.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下列政策与这一思想内涵相同的是
A.列宁:实行余粮收集制
B.斯大林: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C.赫鲁晓夫:下放中央企业管理权
D.戈尔巴乔夫: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7.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8.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9.
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10.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11.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12.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起到阻碍作用
13.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14.
“尽管他的农业政策有很多失误,但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1951~1955年期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1965年期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农庄庄员的生活大大改善。”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15.
“亲爱的彼得:你在那边还好吗?……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  你的安娜”。你认为这封书信应写于苏俄(联)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16.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17.准确解读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请依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苏俄(或苏联)经济政策是
1.
农民踊跃缴纳粮食税2.
外国资本开始进入,租借部分国有企业3.
工人开始领取本月的工资报酬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完成:
(1)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
(2)
结合材料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3)
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谈到工业化道路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
材料三
(见下图)题为《片面的经济》的漫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你认为走这种道路的优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一回答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道路应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理由是什么?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4分)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造成了什么问题?(8分)
答案:
1.B
2.C
3.C
4.D
5
( http: / / www.21cnjy.com ).C
6.B
7.D
8.A
9.C
10.C
11.D
12.B
13.B
14.C
15.A
16.C
17.B
18.(1)牺牲农业,忽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
(2)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3)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19.(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2分)优点: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在拥有一定资本积累后再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发展也能得到保证。(4分)(2)理由: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为了保证国家安全。(2分)基本符合当时实际。(2分)(3)途径:牺牲农业,轻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4分)问题: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农、轻、重比例失调;同时也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