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组成
评委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岩石的组成》,岩石的组成是教科版四下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的第三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对应新课程标准其核心概念是“地球系统”,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和思维研究岩石的组成,学会通过用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细论述:
第一:教材解读
本课的科学概念是“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本节课教材有四个主要的活动,第一部分是观察花岗岩,发现其组成颗粒有三种;第二部分是通过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观察,知道矿物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将花岗岩的三种颗粒和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行比较,形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的观念;第四部分是认识更多的矿物,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岩石是多种多样的。
以花岗岩为典型的学习媒介,从花岗岩的组成角度切入,回顾岩石的观察方法,引出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这三种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的观察、比较与描述,知道了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由此,建立矿物与岩石的联系。意在引导学生研究岩石可以从研究岩石中的矿物开始。
第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测,学生已知岩石的观察方法、会描述岩石的颜色、软硬、光滑程序、光泽等特征。未知:“条痕”、“透明度”两个特征的观察方法。光泽的特征描述。
大部分同学不知道矿物,学生不能通过观察提出矿物这一概念,更想不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第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解读和学情分析,我依据新课标的素养要求,特制定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进而认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综合分析得出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岩石组成,以此类推形成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观念。提升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探究实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了解矿物的特点,记录矿物的特征。
态度责任: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知道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根据试教情况及学情分析,我又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学生掌握观察岩石矿物的方法,形成矿物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科学观念,并能用科学的词汇去描述,通过比较、分析建立岩石与矿物之间的联系。树立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这一观念。
难点:透明度的观察
第四: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借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实验;研讨法,组织学生在实验后的研讨和归纳,让学生在观察中交流,在交流中研讨,促成学生的实践与理解。
在学法上,我打算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和全班研讨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任务的驱动下,达成科学学习的理解与迁移。
从教学到学法,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教学理念,
第五: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来设计的:
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呈现两幅岩石图片,提问它们是同一种岩石吗?学生通过肉眼、放大镜观察对岩石组成的描述,发现岩石的组成颗粒颜色不同,进而继续对颗粒进行研究。给每组学生准备敲碎的颗粒。
聚焦任务,探索问题
出示观察工具。请生阅读工具使用说明书——颗粒观察方法,了解各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因为给学生提供的是碎颗粒,所以用碎片边缘判断透明度可以实现。提供图片作为透明度的判断标准参考,用教师自制的光泽比对卡,降底光泽度的判断难度,以此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实验开始时师巡视指导,并在学生差不多完成的时候,给予学生6种“矿物信息卡”,让学生借助矿物信息卡,比对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判断颗粒的名称,完善实验记录单。
聚焦结果,研讨问题
1、呈现小组的观察记录,汇报交流。
其他小组补充新的发现或不同之处。讨论解释颜色不同,引出条痕色稳定。2、岩石组成
矿物和岩石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花岗岩里的三种颗粒分别是云母、长石和花岗岩。得出结论:岩石由矿物组成。
课件出示其他的岩石介绍,提问研究到这里,你能说说你对岩石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究,让学生树立研究岩石可以从矿物开始研究的观念。
聚焦应用 拓展问题
1、现在你能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如果我要给这些矿物做一张介绍卡,除了这些特征,矿物卡上还可以写上哪些特征或信息,如形状、成分、产地等
2、拓展:采集矿物提示,安全提示。
同学们也可以在大人的带领下去野外采集岩石和矿物带回来研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观察,自己制作矿物名片,再查阅资料辨认。
下课前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矿物特征卡,鼓励课外再去探究和制作。
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探究内容。
设计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树立研究岩石中的矿物是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前后知识连贯性更强,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
以上是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本课的设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亲身认识更多的矿物!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寻找证据、查阅资料辨别矿物,不仅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也给学生在野外认识矿物提供了一条路径。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中内化、建构,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