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铺满巴掌的金色小路(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铺满巴掌的金色小路(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09: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铺满巴掌的金色小路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②语言运用:认识“粘、印”等7个生字,会写“夜、朗”等12个字,会写“金色、秋风”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④审美创造: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思政元素:了解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粘、印”等7个生字,会写“夜、朗”等12个字,会写“金色、秋风”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是什么样的?请你描述一下。 (出示几张梧桐树叶。) 2.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片片叶子像什么吗? 2.师: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里,这梧桐树叶就像金色的手掌,那么铺满这种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5.助学资料。 6.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 学生活动: 1.(课件出示几张光秃秃的水泥道的图片) 2.书空课题,齐读。提出质疑
活动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场景问题导入新课,由描述自己熟悉的水泥道到引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样能引起学生讨论话题的兴趣,自然引出这篇课文。由课题引发学生的疑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环节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师活动: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分类写字。 3.师小结 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活动意图: 在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生字的注意事项,特别是“案”应重点强调写法。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5.铺满巴掌的金色小路 金色 秋风 明朗 亮晶晶 雨珠 落叶 图案 闪闪发光 尽头 排列 规则 凌乱 然而 迟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铺满巴掌的金色小路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②语言运用:认识“粘、印”等7个生字,会写“夜、朗”等12个字,会写“金色、秋风”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④审美创造: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思政元素:了解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粘、印”等7个生字,会写“夜、朗”等12个字,会写“金色、秋风”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 金色 秋风 明朗 亮晶晶 雨珠 落叶 图案 闪闪发光 尽头 排列 规则 凌乱 然而 迟到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下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开火车认读。 生1:水泥道很美丽。 生2:这是一条富有诗意的道路,谁看到谁都会喜欢的。
活动意图: 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既回顾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季节和天气的词语读一读。 ②找一找哪个词语说明秋雨下的时间很长。 课件出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师:从“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这几个词语和短语中谈谈自己发现的美丽。 师:你还能找出体现水泥道美丽的词语吗? 用欣赏的语气,语速可略慢。 ⑤抄写自己喜欢的比喻句。 ⑥你也尝试着写一写比喻句吧。 ⑦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指名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走得很慢? 3.指导学习第10~11自然段。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汇报。 生1:“秋风”“秋雨”交代了季节和天气。 生2:从“一夜”这个词语体会到秋雨下的时间长. 2.小组交流,学习第2~9自然段。 3.可以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泥道的句子,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课文、图文结合等方法,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同时,也关注文章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初步引导学生感受结构之美。
环节三:赏析名篇,读写结合
教师活动: 1.自由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的片段,想一想:作者在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写法。) 2.过渡:把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是一件有趣的事。 3.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学生活动: 1.自由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的片段,想一想:作者在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2.把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活动意图: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体会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