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秋天的雨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②语言运用: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凉、柔”等12个字,会写“秋天、清凉”等14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④审美创造:了解秋天究竟有多美。
思政元素:了解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凉、柔”等12个字,会写“秋天、清凉”等14个词语。 2.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见过下雨,那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雨呢?(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图片,选择动态图最好)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2.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关于秋天的礼物:秋天的雨景。(课件出示秋雨的图片) 师:是啊,秋天的雨就是如诗如画,就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雨的文章:《秋天的雨》。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作者简介。 5.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6.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活动: 1.了解四季的雨 2.书空课题,齐读。提出质疑
活动意图: 直观导入,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秋雨,并把秋雨与春雨和夏雨做对比,比较不同季节雨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介绍,也让学生对这些不常见的事物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环节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师活动: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分类写字。 4.老师范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抄下来。 6.师小结: 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从每个自然段中找一两句话来概括。 2.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回答。 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 2.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默读的同时,注意难写、难认的字词。 2.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生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学生进行思考
活动意图: 学习课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然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秋天 清凉 温柔 枫叶 邮票 凉爽 果树 仙子 气味 香甜 过冬 大地 丰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秋天的雨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②语言运用: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凉、柔”等12个字,会写“秋天、清凉”等14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④审美创造:了解秋天究竟有多美。
思政元素:了解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凉、柔”等12个字,会写“秋天、清凉”等14个词语。 2.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 秋天 清凉 温柔 枫叶 邮票 凉爽 果树 仙子 气味 香甜 过冬 大地 丰收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下秋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开火车认读,学生领读。 生: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
活动意图: 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既回顾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教师活动: 1.抓重点:(1)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说一说秋雨和钥匙的相似之处。(2)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画出表现主要内容的句子。(3)学习寻找中心句的方法,了解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的写法。 2.赏美景:(1)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秋雨带来的五彩缤纷。①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②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找近义词理解词语。(2)品一品优美的比喻句。你觉得秋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分给谁?仿照课文说一说。(学生仿写句子)(3)你认为还有哪些句子特别生动?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来谈) 3.闻香味:走在美丽的秋天中,你们的小鼻子感受到了什么气味?(香甜的气味、丰收的香气) 4.听雨声:(1)找出第4自然段的总起句(中心句),说说这句话告诉你什么信息。(2)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述的?(先写动物,后写植物的变化。)(3)秋天的雨挺会关心人的,它跟大家都说了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 5.诵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总—分—总”结构的好处。有感情地诵读第1、5自然段。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 2.说一说秋雨和钥匙的相似之处。 3.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画出表现主要内容的句子。 4.学生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秋雨带来的五彩缤纷。 5.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学生思考:秋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分给谁? 7.走在美丽的秋天中,小鼻子感受到了什么气味? 8.学生找出第4自然段的总起句(中心句),并说说这句话告诉你什么信息。 9.学生回答: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述的? 10.秋天的雨挺会关心人的,它跟大家都说了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 11.诵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总—分—总”结构的好处。 12.有感情地诵读第1、5自然段。
活动意图:多角度理解和感知文章的内容,全方位感知秋天的雨。
环节三:阅读链接,感悟美丽
教师活动: 1.播放“阅读链接”中《太阳时钟》选段的朗读音频,感受文字之美。 2.读读“阅读链接”,圈出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每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哪个方面来表达的?每段话在构段上呈现出什么共同点? 4.课文题目虽是“秋天的雨”,但课文实际上写的是秋天。课文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5.学生尝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一段话,教师相机点拨:从颜色、味道、形状、动作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展开合理的联想。 学生活动: 1.听《太阳时钟》选段的朗读音频,感受文字之美。 2.圈出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生思考:作者是抓住了哪个方面来表达的?每段话在构段上呈现出什么共同点? 4.学生尝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一段话。
活动意图: 对全文进行再次回顾,课文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再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