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作,更陶冶情操。 ②语言运用: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地记叙想象内容。 ③思维能力: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重温童话故事,激发写作兴趣,打开习作思路。 ④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从编拟童话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思政元素:善于与人交流,乐于与人合作,爱交知心朋友,坚持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素质.
2.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想象,将童话故事创编得具体、完整、生动。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重温童话,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交流自己感兴趣的童话,并说明理由。(指名说) 2.小结童话特点:鲜明的角色、拟人化的手法、奇妙丰富的想象、有意义的主题。(课件出示童话特点) 学生活动: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交流自己感兴趣的童话,并说明理由。
活动意图: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吸引着读者们。通过谈话唤起学生读童话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写童话作铺垫。
环节二:明确要求,构思框架
教师活动: 1.依托词语,打开思路:(1)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词语,发现三组词语在排列上的特点。(2)明确角色、时间、地点是构成童话故事的基本要素。(3)补充词语,拓展思路。 2.构思框架: (1)选角色,赋予角色性格特点。 (2)确定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学生讨论交流)(3)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构建故事框架。(课件出示表格,表格中包含“时间、地点、角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3.师生合作,尝试编写童话故事。 (1)(课件出示:西红柿、茄子、夏天、菜园)教师运用问题提示法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西红柿?这个茄子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故事为什么发生在夏天?为什么在菜园里?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小组内部交流自己想象的故事,并给自己的故事加一个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词语,发现三组词语在排列上的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 3.借助表格,学生构建故事框架。 4.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5.尝试编写童话故事。 6.小组内部交流自己想象的故事,并给自己的故事加一个题目。
活动意图: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通过引导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的火花,使学生逐步了解童话的基本特征,为自编故事作好铺垫。
环节三:聚焦范例,雕琢细节
教师活动: 1.交流本单元三篇童话故事中的细节描写特点,体会细致描写是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的。 2.(课件出示范文《菜园里的争吵声》)学生自由读范文,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儿? 3.组内交流:为了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给主角设置了哪些冲突?冲突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4.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总结写法。 5.小结: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编写的童话故事有趣,我们可以在一件事中间增加一个或几个“关卡”,写清楚主人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这样就写出了层次感。 6.(课件出示习作提示:①将自己当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地把过程写清楚。②注意做到语言 流畅、生动。③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④在小组中读读自己编写的故事,请大家给你提提意见。)教师设置小作家奖、最佳书写奖等奖项,学生动笔创编童话故事。 7.学生专注写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练习情况,适时提供个性化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本单元三篇童话故事中的细节描写特点,体会细致描写是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的。 2.学生自由读范文,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儿? 预设: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合理,通过蔬菜们的争吵揭示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3.组内交流:为了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给主角设置了哪些冲突?冲突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4.学生汇报。 5.将自己当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地把过程写清楚。 6.小声读一读,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7.学生动笔创编童话故事。
活动意图:将自己当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地把过程写清楚。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继续完成自己的写作。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习作:我来编童话 时间 地点 角色 起因 经过 结果 忘我 动情 大胆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作,更陶冶情操。 ②语言运用: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地记叙想象内容。 ③思维能力: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重温童话故事,激发写作兴趣,打开习作思路。 ④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从编拟童话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思政元素:善于与人交流,乐于与人合作,爱交知心朋友,坚持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素质.
2.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想象,将童话故事创编得具体、完整、生动。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欣赏习作,聚焦典型
教师活动: 1.教师总结学生习作的优缺点。(课件出示评价标准:①想象合理、丰富。②语言生动、具体。③给人启发与教育。展示学生习作的整体情况分布图。) 2.从四个方面展示佳作:①有新颖的题目。②有精彩的开头。③有精彩的结尾。④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 3.聚焦典型问题。 (1)问题一:想象不够丰富。(课件出示一名学生的初稿) ①发现想象受限的问题。②师生共同评议。③改一改自己的初稿。④展示修改后的精彩片段。 (2)问题二:语言不够生动、具体。(课件出示一名学生的初稿) ①运用修辞手法将句子写生动。②用准确的修饰词将句子写具体,增强画面感。③找出自己习作中描写得不够生动、具体的句子改一改。 学生活动: 1.运用修辞手法将句子写生动。 2.用准确的修饰词将句子写具体,增强画面感。3.找出自己习作中描写得不够生动、具体的句子改一改。
活动意图:读和写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三年级的学生习作才刚起步,更需要培养读写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同时积累习作的经验。
环节二:完善习作,公布奖项
教师活动: 1.学生尝试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使习作更完美。 2.组内朗读精彩语段,享受成功的快乐。 3.教师公布获奖作品,学生领奖,分享习作的秘诀。 学生活动: 1.学生尝试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使习作更完美。 2.组内朗读精彩语段,享受成功的快乐。 3.学生领奖
活动意图:写完后反复修改,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拟题是学生概括能力的体现,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人公、事件、道理等命题也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拟题加以评价指导,让学生初步感悟拟题的方法。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