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探究与实践 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发展》课件(15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探究与实践 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发展》课件(15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08: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发展
地理学科 八年级 上学期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发展
1
分析荒漠化的危害并提出治理对策,构建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思路框架,解决现实中的其他同类问题。
2
3
深刻认识到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通过探究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脆弱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观看视频,分析总结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一】分析总结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农业生产力下降
生存环境恶化
气候环境恶化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荒漠化的危害
经济负担加重
生物多样性减少、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等
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等
土地表面反照率增加、局部气温升高等
引发贫困和人口迁移等
治理荒漠化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等
材料一: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每年无霜期不到90天,年平均风速5米/秒,极端能刮到15米/秒(近乎台风水平)大风天达54天。
材料二:为应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2 年起,三代塞罕坝人开启绿色征程。初期苗木外运难活,他们改外购为自育,突破传统遮阴育苗法,实现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成功。此后历经灾害、沙化、石质荒山等重重考验,持续创新,最终筑起生态屏障。材料三:塞罕坝及其周边示意图(左图)、塞罕坝气温降水图(右图)。
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热量不足;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无霜期短;
低温冻害严重;土壤贫瘠。
荒漠化治理的突围之路——以塞罕坝为例
活动二
(1)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生态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较低的自然原因。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
荒漠化治理的突围之路——以塞罕坝为例
活动二
(2)结合材料,说出恢复塞罕坝林场的环境效益。
荒漠化治理的多维突破——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
活动三
材料1: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收官,该任务的主要成效是在周边建成了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图(a)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示意图,图(b)为“锁边”工程措施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环境保护主题】
1.技术:用草方格等适合当地的治理技术。
2.模式:发展光伏产业和沙生药材种植,带动农民增收,实现“治沙致富双赢”。
3.科研价值:筛选高抗逆性植物物种,为中亚等类似地貌国家提供治理参考。
荒漠化治理的多维突破——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
活动三
(1)结合视频及材料,说明与塞罕坝治理相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中有哪些创新之举?
(2) 结合关系图及材料,理解光伏治沙时,风速减小推动“绿进沙退”的原理。
A土壤中水分蒸发减弱 B遮阳板阻挡空气流动
C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利于牧草生长 D太阳对地面的照射减弱
①_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
B D A C
活动三
荒漠化治理的多维突破——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
活动三
材料2: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推进,新疆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沙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锁边”工程覆盖区域,于田县利用改善后的土壤和水源条件,发展沙漠玫瑰种植,玫瑰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阿克苏依托防风固沙林带营造的小气候环境,培育出甜度高、品质优的“冰糖心”苹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和田县借助沙漠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创新发展室内循环水海鲜养殖,突破传统认知实现“沙漠产海鲜”;喀什则以广袤沙漠为天然资源,推出沙漠徒步、沙漠冲浪、滑沙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体验大漠风光。
(3)从生态、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新疆借“锁边”工程发展沙产业的意义?

①生态方面: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天气等;
②经济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
③社会效益:改善居民生存环境,增加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塞罕坝三代人治沙,又见证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现在,咱们‘连线’治沙一线——假设眼前有‘时光通道’,塞罕坝老护林员、塔克拉玛干治沙工程师就站在对面,你最想问他们什么?又想分享哪些感悟?”
时空对话
2025年8月6日
谢谢观看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