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十七章 第2节 欧姆定律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3.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本节既是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的综合,又是电功、电功率的基础,所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电学的关键点,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充分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建立好逻辑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通过典型例题,熟练利用欧姆定律解答简单的电学计算。提高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揭示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课件展示:图片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 (酒精浓度检测仪)交警利用酒精浓度检测仪一测就知道驾驶员喝没喝酒,喝得多还是喝得少。想不想知道酒精浓度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呢 学习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欧姆定律回顾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可以发现: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提出问题:怎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呢?参考答案: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本P78欧姆定律的相关内容,学习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2)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如何统一的?(3)自己能否得出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建构观念:(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表达式: (3)当公式中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时,电压单位是伏特(V),电阻单位是欧姆(Ω)。(4)变形公式为、U=IR。知识拓宽:(1)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和“成反比”的两个关系分别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即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2)由欧姆定律变形可得.故可以得到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学生讨论交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3)电压与电流成正比说法是否正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4)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纯电阻电路就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路,不适用欧姆定律。知识点二 欧姆定律的应用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的电阻是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例题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例题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片P 移至最左端,电压表的示数为3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定值电阻R 的阻值。 归纳总结: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步骤:(1)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4)选用欧姆定律公式或变形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注意: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2.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题4:如图所示是酒精浓度检测仪的简化电路图,图中R0为定值电阻、R为酒精气体传感器,R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如果驾驶员对着酒精气体传感器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小,电流表A的示数 ,电压表V的示数 。答案:变小 变小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由直接变间接,要直接量从间接量中寻找,引导学生具有清晰的解题思路。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第2节 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流成反比。2.表达式 变形式 U=IR 3.单位 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