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18:17:20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部编版
8*
哪里见过灯光?引导学生思考:看到灯光,你们想到了什么?
揭题: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作者简介
千钧一发
jiān
歼灭
照耀
倚靠
电钮
憧 憬
微弱
暴露
牺牲
璀璨
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jūn
cuǐ
càn
自言自语
黑魆魆

chōng jǐng
认读词语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②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③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消灭(敌人)。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理解词意
④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⑤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集阵地内连接堑壕和其他工事,供交通联络的濠沟。
理解词意
⑥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⑦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⑧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理解词意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
灯光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整体感知
课文几次出现“灯光”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
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部分(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梳理课文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
(二)感悟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自读3-7自然段。)
①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②“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句①属于动作描写,我们可看出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看书,说明他很热爱学习。郝副营长对书中插图里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充满羡慕。
句②语言描写。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感悟黑暗中的一星火光(自读8-11自然段)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 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小组讨论:
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预设1:英雄之光: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预设2:胜利之光:正是由于郝副营长的这一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预设3:生命之光: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预设1
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
预设2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生活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
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郝副营长是一个爱读书、爱孩子、爱生活、英勇善战、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这是课文中第几次提到“多好啊!”,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人们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叹。)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 "
(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亮光,对书中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表现出由衷的羡慕与向往之情。)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郝副营长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感悟“多好啊!”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
聚焦灯光
倒叙
(1)课文表达顺序:现在——回忆——现在(这种写法叫倒叙)
O1
首尾呼应
(2)首尾呼应。文中开始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入,最后又回到“天安门璀璨的华灯”
O2
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O3
总结写法
课外阅读 《丰碑》
(1)思考:文章开头句子①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引导:句子②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句子③中对军需处长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环境描写,突出行军的艰难和行军战士的勇敢坚强。)
(点拨: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我们体会到了军需处长死时是如此寒酸,从而感受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灯光 分层作业
1.读句子,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中秋之夜,天上的明月与窗户外璀璨(càn chàn)的灯光并未照亮爷爷的心境,晚饭开始前他便独自倚(qǐ yǐ)在栏杆上,望着远方一言不发。我知道,爷爷又想起了在豫皖(wán wǎn)苏平原战斗的那段日子了。平日,他总乐于将歼(jiàn jiān)灭敌人时精彩的场面讲与我们听,可唯有这团圆之日,他总以沉默纪念那个在千钧(yūn jūn)一发之际为他舍身挡子弹的老班长……
2.形近字组词。
歼( ) 钮( ) 振( ) 爆( ) 憧( )
纤( ) 纽( ) 震( ) 暴( ) 童(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激烈的( ) ( )的沙柳林 微弱的( )
璀璨的( ) 黑魆魆的( ) 千钧一发的( )
( )地读书 默默地( ) 紧紧地( )
关于课文中对“灯光”“火光”的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文章开头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深深的怀念和对自己战时生活的怀念。
文章对书上插图中灯光的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文章写战场上的火光——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产生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照亮道路的伟大壮举。
D.文章最后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阅读与鉴赏】
1.课内阅读:
①□多好啊 □ 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
过电灯吗□□
②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③“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仔细阅读,给第①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
(2)1片段讲述的是郝副营长与“我”关于电灯的一番对话,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 从对话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_ , 。
(3)第③段中写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句话中“憧憬”-词的意思是 。 在选文中,他具体“憧憬”的是什么 请用“ ” 画出来。
(4)课文中 次提到“多好啊!”,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càn yǐ wǎn jiān jūn
2.示例:歼灭 按钮 振作 爆炸 憧憬
纤细 纽扣 地震 残暴 儿童
3.战斗 茂密 火光 华灯 围墙 时刻 认真 读书 握着
4.A
课内阅读
仔细阅读,给第①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
“ !” 。 , :“ ?”
(2)1片段讲述的是郝副营长与“我”关于电灯的一番对话,主要运用了_语言描写和_ 动作_描写。 从对话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_郝副营长 关爱孩子,向往美好生活。
第③段中写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句话中“憧憬”一词的意思是向往 。 在选文中,他具体“憧憬”的是什么 请用“ ” 画出来。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课文中 三 次提到“多好啊!”,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引起下文。同时,“多好啊”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此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人们换来“多好啊”的生活。文中三次出现“多好啊”,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衬托出郝副营长的高贵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学设计
课题 8 灯光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灯光。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揭题: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3.同学们,你觉得下面的这些图片漂亮吗?它们为什么这么漂亮呢? 美丽的灯光给我们的城市异彩缤纷,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的温暖和美丽。当你们欣赏美景时,你们可曾想过如今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今天我们学习《灯光》。 学生交流作者和时代背景,教师补充: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培养学生养成读题质疑猜测内容的习惯,为习作打下基础。 二、自读课文 梳理结构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自主预习卡。 1.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第1题,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 wǎn jiān yǐ hǎo chōng jǐng xū jūn cuǐ càn 豫皖苏 围 歼 倚 着 郝副营长 憧 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 璨 2.读句子,全班交流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②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③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歼灭:消灭(敌人)。) ④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⑤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和其他工事,供交通联络的濠沟。) ⑥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⑦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⑧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3.自读课文,结合自读提示,梳理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 (2)课文几次出现“灯光” 三次出现灯光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仅第1、2、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4.朗读课文,根据下面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部分(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5.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精读课文,感悟灯光 (一)天安门广场的灯光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 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 “多好啊!”这句话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二)感悟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课件出示) 1.阅读第3—7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体会到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947年的初秋)、地点(沙土集村的沙柳林)及主要人物(“我”与郝副营长)。 讲郝副营长点燃火柴看书的事。 2.读句子: ①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②“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句①属于动作描写,我们可看出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看书,说明他很热爱学习。 郝副营长对书中插图里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充满羡慕。 句②语言描写。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这“灯光”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悟黑暗中的一星火光 读8-11段,战场上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3.①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②反馈交流。 ③相机指导朗读,感受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4.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 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五)结合第二部分的内容,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郝副营长是一个爱读书、爱孩子、爱生活、英勇善战、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这是课文中第几次提到“多好啊!”,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人们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叹。)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 " (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亮光,对书中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表现出由衷的羡慕与向往之情。)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郝副营长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七)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 四:总结写法 拓展阅读 总结写法: (1)课文表达顺序:现在——回忆——现在(这种写法叫倒叙) (2)首尾呼应。文中开始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入,最后又回到“天安门璀璨的华灯” (3)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场景: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细节: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2.对比阅读:《七根火柴(节选)》小组合作,思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都被它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灯光》《七根火柴》都是以实物为题,都是文章的线索,都具有象征意义。都有很多的场景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不同点:人物细节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灯光》侧重神态、语言,《七根火柴》语言、动作、神态居多。 3.过渡:通过阅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认识了很多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者,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具有高度奉献精神的老战士。 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英雄人物的故事》等书籍。 2.自主完成《分层作业单》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灯光 学习任务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王愿坚。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看图欣赏“灯光”,引导: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引导质疑:
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
二:自读课文 梳理结构
1. 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豫皖苏 围歼 倚着 郝副营长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2.借助课文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漫步 围歼战 歼灭 聚精会神 交通沟 憧憬 千钧一发 璀璨
3.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 )的描写为线索?
(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根据下面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节(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三:精读课文,感悟灯光
(一)天安门广场的灯光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
(二)感悟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1.读句子:
①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②“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谈感受:
感悟黑暗中的一星火光
读8-11段,战场上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3.①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②交流。
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四)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五)结合第二部分的内容,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郝副营长是一个 。
这是课文中第几次提到“多好啊!”,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 "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七)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思考:结尾又回到了灯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
1.默读《七根火柴(节选)》
2.小组合作,思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点?
3.阅读《丰碑》,思考:
(1)思考:文章开头句子①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句子②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句子③中对军需处长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