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大
雁
归
来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01
能够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
03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02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的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其著作《沙乡年鉴》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雁归来》,走进利奥波德的世界,走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大雁。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190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林学院,后长期在美国国家森林局任职,1933年任威斯康星大学野生动物管理学教授。
背景链接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影响力与《瓦尔登湖》比肩。1935年4月,利奥波德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在一个被称作“沙乡”的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的地方成了他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部作品中,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抱有的爱与尊重。
字词检测
读准字音。
雾霭( ) 缄默( ) 狩猎( )
香蒲( ) 环颈雉( ) 迁徙( )
沼泽( ) 曲线( ) 丧失( )
ǎi
jiān
pú
zhì
xǐ
shòu
zhǎo
qū
sàng
字词检测
赌注( ) 瞄准( ) 盘旋( ) 喧嚷( ) 邀请( ) 凋零( ) 枯燥( ) 稀疏( ) 弥漫( )
xuán
dǔ
miáo
xuān
rǎng
yāo
diāo
zào
shū
mí
màn
字词检测
〔雾霭〕
〔缄默〕
〔坚定不移〕
〔狩猎〕
〔滑翔〕
雾气。
闭口不说话。
(立场、主张、意志等)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打猎。
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听读课文
播放课文朗读,听读课文,注意读音,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我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
“我”是怀着欣喜的心情来迎接大雁归来的。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句话最能表达出赞美之情。
明确:
课文内容为春季大雁回到北方,并不是大雁从北方向南方过冬,所以叫大雁归来。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
初读感知
①大雁三月份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十一月份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
②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雁队以6只或以6的倍数组成。
④大雁春天喜欢在沼泽中聚会,它们的迁徙是全球性的。
2.你从文中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
明确:
初读感知
“大雁归来”知识卡片
大雁归来的时间
每年3月。
大雁归来的保障
威斯康星州规定3月为禁猎期。
大雁归来的行为
低空飞行,在盘旋之后,滑翔降落在池塘里,叫声喧嚷;数量多达600余只;食物为玉米粒。
雁群的组合规律
雁群是家庭的聚合体,雁队成员往往为六只或六的倍数。
归来雁群的特点
夜间集会,发出刺耳的鸣叫声。
初读感知
“大雁归来”知识卡片
大雁迁徙的常见路径
中国海→西伯利亚
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
尼罗河→摩尔曼斯克
林肯郡→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大雁迁徙的意义
是自身生命历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植物生命的延续和扩散;是自然的,不像人类那样为文明所规训,又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问题探究
1.跳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有“它们”的句子,说说你了解到的大雁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不再有猎枪埋伏的岬角和小岛,向每个沙洲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象,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语句: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使大雁的形象生动有趣,增强可读性。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为大雁的迁徙而由衷崇敬,为大雁的归来而欣喜欢乐,为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为大雁的种种鸣声而由衷喜爱,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品析:
问题探究
2.跳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有“我们”的句子,思考“我们”包括哪些人。
3.结合《沙乡年鉴》内容,深入理解“我们”。
包括“我”、大雁、学生、农场、家人、爱鸟者、沼泽……
明确:
利奥波德在他的著作《沙乡年鉴》中提出的大地伦理学,在作者眼中,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普通的一员,我们应该和土地上的其他万物和谐共处。所以在作者看来,文中提到的“我”、大雁、学生、农场、家人、爱鸟者、沼泽等彼此间都是平等的。同样的“我们”,同样的平等。
明确:
4.如何理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明确:
大雁低语、喧嚷、辩论、孤雁的鸣叫、集会的鸣叫等叫声习性方面。叫声不同,传递出的感觉也不同,如“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体现了大雁归来时的放松自由、惬意轻松,孤雁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悲切。同时作者还写了沙锥鸟、猫头鹰、蹼鸡等鸟类的声音,体现此时沼泽地的生机盎然以及作者喜爱的不仅是大雁还有这充满活力的自然。
问题探究
(1)分析诗歌的特点: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2)结合文章分析什么是“野性的诗歌”。
明确:
作者对大雁的充满喜爱,在他看来大雁的叫声、集会时的情趣、飞过天空春野带来的美感都是世间美好的存在。同时大雁团结、活泼、坚定、机敏,具有家庭观念及联合观念。
问题探究
(3)结合文章分析什么是“有益无损”的诗歌。
问题探究
5.结合前面的分析,谈一谈你产生的思考。
作者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他不仅爱大雁,也爱着土地上的一切。“沙乡”是大雁们的天堂,也是利奥波德的“世外桃源”,我们也应该平等尊重土地上的一切事物,构建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示例1:
作者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爱护动物,不仅在呼唤大雁归来,也是在呼唤人性的归来。
示例2:
我们应该学习大雁身上团结一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3:
课堂小结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作者记录大雁的归来,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这种感情的核心,就是将大雁看作自己平等的伙伴,看作与人类相同的“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
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沙乡年鉴》,去感受作者眼中大自然的十二月风情。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迁徙:春去秋归
群居:家庭集会
联合:万年全球
意志坚定
团结友爱
联合观念
保护动物、热爱自然、和谐共荣
大
雁
归
来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大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