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3.8 《测试“过山车”》同步探究学案
【活动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物体在“过山车”轨道上的运动包含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多种形式,认识复杂运动是多种简单运动的组合。
科学思维:在设计和测试“过山车”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从“过山车”运行不顺畅中提出“如何优化轨道设计” 。
探究实践:参与“过山车”的设计、搭建与测试全过程,掌握测量长度、时间等基本实验技能,学会使用软尺、秒表等工具 。
态度责任:激发对“过山车”设计与测试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意识,形成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态度 。
【活动方案】
【新课导入】
我们的“过山车”做好了。
【 聚 焦 】
活动一:交流评估
1.我们用小球代替小车,评价我们的“过山车”。(完成度最好为3颗星。)
2.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停止时的位置
3.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它的运动方式和速度变化。
4.利用秒表、软尺、细绳、小木块等,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以及到达终点时的能量大小。
活动二:改进完善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到达终点时能量更大,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活动反馈】
一、基础训练 填空
1.物体在“过山车”轨道上的运动包含直线运动、( )等多种形式。
2.测试“过山车”时,需要测量小球运动的长度和( ),以准确描述其运动状态。
3.在“过山车”设计中,轨道的( )会影响小球运动的快慢。
4.小组合作完成“过山车”项目时,应注重( ),共同解决问题。
5.科学探究中,需如实记录测试数据,体现( )的科学态度。
二、能力提升 选择
1.下列不属于描述物体在“过山车”上运动的要素是( )。
A.轨迹 B.快慢 C.颜色 D.时间
2.测试“过山车”时,测量轨道长度最合适的工具是( )。
A.秒表 B.软尺 C.温度计 D.放大镜
3.物体在“过山车”的直线轨道上运动时,属于( )。
A.曲线运动 B.直线运动 C.摆动 D.旋转
4.设计“过山车”轨道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坡度 B.长度 C.轨道颜色 D.弯道角度
5.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科学探究态度的是( )。
A.如实记录测试数据 B.为得到“理想结果”修改数据
C.认真分析实验现象 D.与同学讨论改进方案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填空
1曲线运动 2时间 3坡度 4分工合作 5实事求是
二、能力提升 选择
1C 2B 3B 4C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