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分式 教案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1分式 教案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09: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分式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分式是描述实际问题中两个整式之比的一类代数式,从运算角度看,分式表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这与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类似。因此,分式与分数具有相似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相似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标要求: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对简单的分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在代数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整式与部分分式,掌握类比、归纳等学习方法,这些都是分式学习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是类比“数”来研究“式”,类比“分数”来研究“分式”。
教学目标:
根据情境列出分式,并通过观察特征和与整式对比概括出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初步了解分式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经历“分数——分式”一般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式的概念和整体建构分式的研究思路。
教学难点:
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类比归纳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问题1 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铁路部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假设直快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20 km/h,
(1)那么这辆列车运行 1776 km,需要 h.
(2)若列车行驶 x km,提速前需要 h,升级为高铁后平均速度提高到 200 km/h。提速后需要 h,节省时间为 h.
(3)若设直快列车的速度为 y km/h,升级后速度提高了48%,则高铁的运行速度为
km/h.
其实我还可以在其他的情境中研究到更多的代数式,比如:
问题2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20 ㎡,如果他的长为 a m,那么它的宽为 .
问题3 某超级杂交稻育种基地有两块稻田,第一块稻田m hm2,每公顷产超级杂交稻a kg;第二块稻田n hm2,每公顷产超级杂交稻b kg,则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产超级杂交稻 kg.
提出问题:上述这些式子,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整式?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代数式?
(提示:整式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
【设计意图】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呈现具体的数和式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新知识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学生自主完成以上问题,为新知探究埋下伏笔。
新知探究
(一)分式的概念
请将以下式子进行分类:
、、、-、1.48y、、、
整式 单项式:
多项式:
既不是单项式,也不是多项式:
2、引导学生研究这类新的代数式
引导学生概括这类新的代数式的共同特征,小组讨论,概括其共同特征。(形式上都具有分数 的特征;分子分母都是整式,分母中都含有字母),以及与之前学习的整式的不同点,接着引出分式的概念。
我们把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类比得出整式与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和交流,总结出分式的本质特征,体会概念的生成过程,达到对分式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类比有理数得出有理式的概念。
3、巩固应用,概念理解
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渗透分式模型的应用,通过辨析,加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
(二)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1、问题 已知分式.
(1) 当 x = 3 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2) 当 x = -2 时,你能算出来吗
(3) 当 x 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提出问题: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把特殊的值带入一般的分式,引发认知冲突,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最后得出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1、问题1 当x=0时,你能计算出分式的值吗?
问题2 当x=1时,分式的值为多少?当x=-1呢?
想一想:分式的值为零应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探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强调分式的值为零的前提条件是分式有意义即分母不为0(B≠0)。例题示范教学,加强规范书写。
热身练习
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如果分式的值为0,那么x的值为( )
A.-1 B.1
C.-1或1 D.1或0
测评练习
1、在代数式3x+7,(m+n),,,中,哪些是分式?
2、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3、解决下列问题:
(1)一箱苹果售价 a 元,箱子与苹果总质量为 m kg,箱子质量为 n kg.每千克苹果的售价为多少元?
(2)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a km/h,水流速度为 b km/h(a>b),甲、乙两地的航程为 s km,船从甲地顺江而下到乙地需要多少时间?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从知识、数学思想方面进行总结,
主要内容有: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按照“定义——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应用”的思路。猜想分式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揭示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基础性作业(必做题)
1、若分式的值为负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x=1时,分式无意义;x=4时,分式的值为0.求a+b的值.
3、甲乙两地位于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地距离为 s k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a km/h,水流的速度是 b km/h,则船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是 h.
4、王老师骑自行车用了 m 小时到达距离家 n 千米的学校,则王老师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若乘公共汽车,则可少用0.2小时,则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2、发展性作业(选做题)
在一次数学课上,李老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当x=-2,x=0,x=1时,求分式的值.
(1)请解答这道题;
(2)做完此题后,小明发现,无论x取何值,上述分式的值均为正数.但是小明不知道为什么,就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给出以下提示:x -2x+3=x -2x+1+2=( ) +2,请根据李老师的提示说明为什么;
(3)如果无论x取何实数,分式的值均为正数,请写出m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巩固新知,拓展练习,促进练习提升,满足学生在数学认知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已有的“分数”、“整式”等知识储备,通过类比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了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和认知脉络。这种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代数式学习的系统性,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路径与方法,有效积累了数学学习活动经验。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这一重点内容的引导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改进:通过问题链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设置针对性练习,强化对分式有意义条件的理解;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既能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确保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促进深度思考,真正做到“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让数学学习更有层次、更具活力。